
(1).古代 淮河 神的封號。《舊唐書·玄宗紀下》:“﹝ 天寶 六載﹞封 河瀆 為 靈源公 , 濟瀆 為 清源公 , 江瀆 為 廣源公 , 淮瀆 為 長源公 。”
(2).指 長江 之神。 唐 李白 《為宋中丞祭九江文》:“謹以三牲之奠,敬祭于 長源公 之靈。”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長流夜郎前後》:“ 長江 ,源遠流長,應是 長源公 。”
“長源公”是中國古代對特定水神的尊稱與封號,主要用于指代淮河水神,其釋義與文化内涵如下:
長源公(cháng yuán gōng)
核心含義:古代帝王敕封的淮河水神稱號,象征水源悠長、潤澤萬物。
起源與祭祀
唐代始見淮河祭祀記載,宋代正式敕封“長源公”。據《宋史·禮志》載,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加封淮河神為“長源王”,後升為“公”級尊號,列入國家祀典。
神話象征
淮河作為四渎(江、河、淮、濟)之一,古人視其為孕育文明的命脈。“長源公”被賦予掌管水旱、庇佑農耕的神職,反映了農耕文明對水源的崇拜。
收錄“長源公”詞條,釋義為“淮河水神的封號”,強調其源于宋代敕封制度(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
明确記載:“诏封淮渎為長源公”,印證其官方祭祀地位(中華書局點校本)。
指出“長源公”屬自然神崇拜,與龍神信仰融合,多見于地方志與水神廟碑文(袁珂編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學者認為,“長源公”封號體現了古代“天人感應”思想:
參考文獻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 脫脫, 等. 《宋史》[M].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 袁珂.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M]. 北京: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3.
“長源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古代淮河神的封號
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朝廷對四渎(江河淮濟)進行冊封,其中淮渎(淮河)被賜封為“長源公”。這一封號體現了古代對自然神靈的崇拜與官方祭祀體系的規範,與“靈源公”(黃河)、“清源公”(濟水)、“廣源公”(長江)并列。
指代長江之神
在文學作品中,“長源公”也被用來象征長江之神。例如,唐代詩人李白在《為宋中丞祭九江文》中寫道:“敬祭于長源公之靈”,郭沫若亦在相關研究中提到“長江源遠流長,應是長源公”。這一用法更多是文人基于長江的綿長特性賦予的雅稱,而非官方封號。
補充說明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文獻原文。
岸獄鄙見比肩而事避賢郵不食之地睬理財喜常寵倡婦産業資本瞋目池魚之慮傳遞淡漠電報機電動機抵啎都騎鬥薮餌術反潛機關言官箴鼾睡好漢做事好漢當畫家頰上三毫就便氪燈苛虐連環字鄰接六戚履絜沒分曉猛起綿側理綿上蜜漿默默不語内志甯集掮木梢橋接秦人洞企業桑土僧佉曬坪上竿掇梯渖液時髦説的比唱的還好聽歲稔忘齒完租無噍類矣五經笥小喪笑語指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