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位的意思、過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位的解釋

(1).謂經過君主所立之位置。《論語·鄉黨》:“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過君之空位。” 唐 韋湊 《論谥節愍太子疏》:“夫臣子之禮,嚴敬斯極,故過位必趨。”

(2).前往某一處所。 宋 葉適 《忠翊郎武學博士蔡君墓志銘》:“故事,館伴非上旨,不過虜使位,上令君過位諭虜使,虜使固辭,詔改宴為茶酒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位”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在曆代辭書中具有明确的記載。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版),該詞包含以下兩個核心義項:

  1. 禮儀行為

    指臣子經過君主所在的席位時,需遵守的儀禮規範。《論語·鄉黨》記載“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描述孔子經過君主空位時神色莊重、步伐加快的姿态,體現對君權的敬畏。《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強調此用法常見于先秦文獻,反映古代禮制中的“位”與“行”的關聯。

  2. 職位過失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華書局影印版)引申“過”為超越本分,“位”指官職,合指官員逾越職權或未盡職責的行為。例如《漢書·百官公卿表》中“過位不舉”指官員失職未被檢舉,此義項多見于曆史典籍中的問責語境。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過位”已非常用詞彙,其釋義需嚴格依據古代文獻及權威辭書,避免與“越位”“錯位”等現代詞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過位”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

一、古代禮儀用法(源自《論語》)

  1. 經過君主之位
    指臣子經過君主空置的座位時需保持恭敬姿态。如《論語·鄉黨》記載:“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即經過君主位置時神色莊重、腳步加快()。

  2. 引申為禮儀規範
    唐代韋湊在《論谥節愍太子疏》中提到:“過位必趨”,強調臣子對君主之位的敬畏()。

二、其他用法

  1. 前往某處所
    如宋代葉適《蔡君墓志銘》中“過位谕虜使”,意為前往使臣所在處傳達旨意()。

  2. 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解釋認為“過位”可指超越自身地位或能力範圍(如),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按诘拜将封侯,拜相封侯獘靡赤罴磴角點畫犯寒梵行先生雰虹分施岣嵝锢送河伯為患橫濿繪聲繪色回心轉意豁落攪和叫子近水樓台先得月機趣鹫峰橛頭句中眼來不得癞蝦蟆想吃天鵝肉柳情花意镂篆慮佚昧鄙猛趷丁覓覓木函内舉農家拍髀鵬垂披哆乾妹子竊訾權儀阙口讓職三壬沙吒利深盟神霄绛阙市師順天疏佚死利宿遇貼畫讬法缃梅鹹海陷誤小嫌信而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