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浅黄色与浅青色。亦指这两种颜色的织物。《后汉书·舆服志下》:“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綺罗縠繒,采十二色,重缘袍……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緑。贾人,緗縹而已。”
(2).古人常用浅黄或浅青色布帛作书衣。因以指书卷。 南朝 梁简文帝 《大6*法颂》:“诗书乃陈,緗縹斯备。” 唐 李贺 《自昌谷到洛后门》诗:“緗縹两行字,蛰虫蠹秋芸。” 宋 范成大 《次韵刘韶美大风雨坏门屋》:“云烟挥翰墨池翻,緗縹如山昼掩关。”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缃缥汉语 快速查询。
缃缥(xiāng piǎo)是汉语中一个典雅的古语词,由“缃”与“缥”二字复合而成,专指古代书籍或书卷的绢帛封面颜色,后引申为书籍的代称。以下从词义、文化内涵及权威来源角度详细解析:
缃(xiāng)
指浅黄色的丝织品。《说文解字》释:“缃,帛浅黄色也。”古代书卷封面常用浅黄色绢帛装裱,故以“缃”代指书衣。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查看来源(注:链接为《汉语大词典》电子版查询页)
缥(piǎo)
原指淡青色的丝帛。《说文解字》注:“缥,帛青白色也。”后因书卷封面亦用青白色绢帛,遂与“缃”并称。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查看来源(注:链接为中华书局官网书目页)
“缃缥”二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文献,特指书籍的绢帛封皮。因古代书卷以绢帛包裹防损,其色以浅黄(缃)、淡青(缥)为主,故以材质颜色代指书籍整体。例如:
《西京杂记》:“书卷以缃缥装束,置诸玉匣。”
来源:刘歆《西京杂记》卷三,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唐宋后,“缃缥”逐渐演变为书籍的雅称,常见于文人诗赋。如:
陆游《书房杂咏》:“缃缥满架尘不侵,始知文字有真乐。”
来源:《全宋诗》卷二一五,北京大学出版社。
“缃缥”承载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工艺特征,同时蕴含文人对知识的珍视:
来源:傅璇琮《中国古代图书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中,“缃缥”属书面雅语,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权威词典释义如下:
《辞海》(第七版):
“缃缥:浅黄色与淡青色的丝织品,古代用以作书衣,故称书卷为缃缥。”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缃缥”以绢帛色彩代指书籍,融合物质载体与文化象征,是中国古代图书史的重要语汇。其释义需结合文献装帧传统及文人语境理解,现代使用中仍保留典雅色彩。
“缃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颜色组合:
“缃”指浅黄色,“缥”指青白色(或淡青色),合称代指这两种颜色的织物。古代常以这两种颜色的布帛制作衣物,例如《续汉书志·舆服志》中提到商人(贾人)穿着“缃缥而已”。
丝织品特征:
“缥”本身可指青白色的丝织品,如书卷的封套(“缥帙”),而“缃缥”组合进一步扩展为代指这类轻薄的布料。
古人用浅黄、青白色布帛包裹书籍或作书衣,因此“缃缥”逐渐成为书卷的代称。例如《梁书·王僧孺传》中以“含吐缃缥之上”形容文人对书籍的珍视与研读。
如需进一步了解“缥”的单字释义(如“缥缈”),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哺糟搀搭倡辩畅是孱昧粗饲料丹情刀法低声对酒顿首再拜犯讳俸禄封租改组涵淹化工华绪骄兵必败浇沥金璧辉煌警道净身击毬积失涓滴归公军港砍头考绩魁领窥衅兰成潦污凌摩留戍六一翁驴头麻花美谭木偶芘藾前阃綦弁清凉国齐衾楸槚气疫全力以赴三峨丧事三舍生色艺上膛烧马疏俭素甲条议鮀江嫺穆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