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給飯。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役夫餉飯曰‘打飯’,兵士給衣糧曰‘打衣糧’。”
(2).往田地裡送飯。 宋 陸遊 《村女》詩:“采桑餉飯無百步,至老何曾識别村。”
“饷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文獻和字義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給飯食
指提供飯食的行為。例如宋代歐陽修《歸田錄》中記載:“役夫餉飯曰‘打飯’,兵士給衣糧曰‘打衣糧’。”,此處“饷飯”即指為勞役者分發飯食。
往田地送飯
指将飯食送至田間勞動者。宋代陸遊《村女》詩雲:“采桑餉飯無百步,至老何曾識别村。”,描述了農忙時送飯到田間的場景。
在現代漢語中,“饷飯”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描述曆史場景時,可借指後勤補給或勞作者的基本生活保障。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歸田錄》《劍南詩稿》等原著,以獲取更精準的語境分析。
《饷飯》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供給飯食。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饷和飯。
《饷飯》中的字“饷”具有食字旁,表示與食物相關;“飯”則是由饣(食物部首)和反文組合而成,表示食物。
字“饷”的筆畫數目為13畫,“飯”的筆畫數目為9畫。
《饷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其含義是指由政府或雇主供應給軍隊或員工的飯食。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仍然被廣泛使用,并擴展到其他場合,表示供給食物。
《饷飯》的繁體字為《餉飯》。
在古時候,字“饷”的寫法是“食*罔”,而字“飯”的寫法是“食*反”。
1. 軍隊每天都會發放饷飯。
2. 她沒有準備午飯,所以隻能去買饷飯。
組詞:供饷、饷款。
近義詞:米飯、餐食。
反義詞:餓肚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