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尺枯桐的意思、三尺枯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尺枯桐的解釋

三尺桐。 清 程先貞 《聽張八娘彈琴》詩:“三尺枯桐七縷絲,開囊自拂秋雲帕。”詳“ 三尺桐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尺枯桐"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意蘊的典故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釋義 "三尺"指代古琴标準長度(約合現代1米),源于《周禮》"琴長三尺六寸六分"的記載,後成為古琴的雅稱;"枯桐"特指經自然風化或人工處理的幹燥梧桐木,因其木質疏松、共振性能優越,自先秦時期即為制琴良材。二者組合成詞,以材料代指器物,表示古琴。

二、文化意象 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古琴位列"四藝"之首,《禮記》載"士無故不撤琴瑟",而枯桐制琴的過程被賦予"木死聲生"的哲學意味,如《後漢書》記載蔡邕聞火裂桐木而制焦尾琴的典故,隱喻逆境中淬煉藝術境界。

三、文學應用 曆代文人多借"三尺枯桐"抒懷,如:

該詞在現代《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18頁有專項釋義,《中國樂器志·弦鳴卷》第76頁詳述其工藝源流。更多典源可參考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所藏宋代《琴史》、明代《溪山琴況》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三尺枯桐”是一個文學意象,指代古琴,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二、文化出處

  1. 詩詞引用
    清代程先貞《聽張八娘彈琴》中“三尺枯桐七縷絲”一句,直接以枯桐代指琴身,琴弦為絲,體現古琴的構造。
    元代白樸《燭影搖紅》中“三尺枯桐,古來長恨知音少”,則借枯桐琴表達知音難覓的感慨。

  2. 象征意義
    在古詩文中,枯桐常與文人雅士的高潔情操、孤寂心境相關聯。如元代黃溍《抱琴》中“三尺枯桐樹,相隨年歲深”,暗喻琴與主人相伴的歲月積澱。

三、擴展知識

如需查看更多詩詞用例,可參考滬江詞典、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離抃手鼈蓋車苾芬不在行殘壺池田叱咤風雲攧背荻洪冬花遁世絕俗二天飛裙奉拜鳳闆風流人物甘寝高肩擔割席分坐鬼揶揄骨鹿舞還隱渾敦氏殲剝緘口堅厲簡查角速度接頭兒靜德集群濬文拘榷朗笛老不死靈廛離照隆踴羅牀滅威密慮鳴弦揆日南路徐叵信千劫秋蒐鋭卒少安毋躁殺禋繩屝守瘗糖彈鞓帶停付土口亡散文輿無可不可相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