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揥的意思、象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揥的解釋

古時以象牙做的掻頭用具,亦用之為首飾。《詩·鄘風·君子偕老》:“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毛 傳:“揥,所以摘髮也。” 孔穎達 疏:“以象骨搔首,因此為飾,名之揥。”《詩·魏風·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 毛 傳:“象揥,所以為飾。” 宋 曾鞏 《尚書比部員外郎李君墓志銘》:“曰父與子,郎官卿士。曰妻及母,翟衣象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象揥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詞彙,專指一種用象牙制成的發飾或梳具。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記載,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鄘風·君子偕老》中的“玉之瑱也,象之揥也”,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方面:

  1. 器物屬性

    象揥特指以象牙為材質的頭部裝飾品,形制多為細長梳齒狀,兼具裝飾與實用功能。古代貴族婦女常将其插于發髻中,用于固定發型或梳理發絲,屬于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周禮·天官》中提及“追師掌王後之首服……副編次追衡笄”,其中“笄”即包含象揥類飾物,印證其等級象征意義。

  2. 文化象征

    在先秦文獻中,象揥被賦予禮制内涵。《毛詩正義》注疏認為“揥者,所以摘發”,其材質選擇遵循“象骨法度”觀念,體現身份尊卑差異。《禮記·玉藻》進一步記載“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可見象牙制品在禮器系統中的特殊地位,象揥的使用亦遵循此類規範。

需說明的是,由于象揥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使用頻率極低,其釋義主要依托《十三經注疏》《說文解字注》等古籍考據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象揥”一詞出自《詩經·鄘風·君子偕老》中的“玉之瑱也,象之揥也”,其含義需結合“揥”的兩種讀音和用法來解析:

  1. 基本釋義

    • 讀音:此處“揥”讀作tì(非“dì”的動詞用法)。
    • 詞性:名詞,指古代女性用于整理頭發的搔頭簪。
    • 材質與用途:句中“象”指象牙材質,因此“象揥”特指象牙制成的發簪,用于梳理或固定頭發。
  2. 文獻依據

    • 《詩經》原句“象之揥也”後,毛傳注解:“揥,所以摘發也”,說明其功能類似簪子。
    • 陸機《文賦》中“意徘徊而不能揥”的“揥”讀dì,意為“舍棄”,但與此處含義無關。
  3. 方言與擴展
    粵語中“揥”有多個讀音(如dai3、tai3),但均不改變其本義。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方言中。

“象揥”是古代以象牙制成的發飾工具,兼具實用與裝飾功能,需注意與動詞用法(讀dì時表“舍棄”)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八沖蚌盤爆栗子波屬雲委補課侈大逮坐煩急鳳花錦改心箇裡閣下攻克龜長于蛇漢語拼音方案和戎扈樓葷臊叫街解放後結局介音謹饬矜從記念钜工鞠護巨迹舉例發凡可觀狼伉狼筅樂觀樂極悲生鑪鞴賂賄旅塗律學缦密面片兒腦府鬧騰棚子鋪房強名磎鼠氣朔潤身深山長谷侍疾蜀本書典送迓昙摩迢峣妄圖五火吳絲鄉陌潇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