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象揥的意思、象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象揥的解释

古时以象牙做的掻头用具,亦用之为首饰。《诗·鄘风·君子偕老》:“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毛 传:“揥,所以摘髮也。” 孔颖达 疏:“以象骨搔首,因此为饰,名之揥。”《诗·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 毛 传:“象揥,所以为饰。” 宋 曾巩 《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曰父与子,郎官卿士。曰妻及母,翟衣象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象揥是古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词汇,专指一种用象牙制成的发饰或梳具。根据《汉语大词典》及《辞源》记载,该词最早见于《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中的“玉之瑱也,象之揥也”,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两方面:

  1. 器物属性

    象揥特指以象牙为材质的头部装饰品,形制多为细长梳齿状,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古代贵族妇女常将其插于发髻中,用于固定发型或梳理发丝,属于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天官》中提及“追师掌王后之首服……副编次追衡笄”,其中“笄”即包含象揥类饰物,印证其等级象征意义。

  2. 文化象征

    在先秦文献中,象揥被赋予礼制内涵。《毛诗正义》注疏认为“揥者,所以摘发”,其材质选择遵循“象骨法度”观念,体现身份尊卑差异。《礼记·玉藻》进一步记载“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可见象牙制品在礼器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象揥的使用亦遵循此类规范。

需说明的是,由于象揥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极低,其释义主要依托《十三经注疏》《说文解字注》等古籍考据成果。

网络扩展解释

“象揥”一词出自《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中的“玉之瑱也,象之揥也”,其含义需结合“揥”的两种读音和用法来解析:

  1. 基本释义

    • 读音:此处“揥”读作tì(非“dì”的动词用法)。
    • 词性:名词,指古代女性用于整理头发的搔头簪。
    • 材质与用途:句中“象”指象牙材质,因此“象揥”特指象牙制成的发簪,用于梳理或固定头发。
  2. 文献依据

    • 《诗经》原句“象之揥也”后,毛传注解:“揥,所以摘发也”,说明其功能类似簪子。
    • 陆机《文赋》中“意徘徊而不能揥”的“揥”读dì,意为“舍弃”,但与此处含义无关。
  3. 方言与扩展
    粤语中“揥”有多个读音(如dai3、tai3),但均不改变其本义。该词现代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方言中。

“象揥”是古代以象牙制成的发饰工具,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需注意与动词用法(读dì时表“舍弃”)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庵蔚抱石倍贷逼临必修课彩练尝食吃不消充事愁惧地图学对唱惰窳風紀扣枫树苓概复羹魁钩挑怪秘寒腹短识弘致挟忿剪削见阎王孑居结宇记验萪藤快速窥逾领选罗赵幕天席地盘基漂沸齐眉案青阁青光诠贯权位三荆三之日骚忧兽焰蜀国絃死而无悔松口太平车大子贪侈童山濯濯完事卫仗无适无莫五畤虾蟇衣显敞橡子邪汙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