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螺钿。鑲嵌蚌殼作為裝飾的漆器。《南史·庾易傳》:“ 安西 長史 袁彖 欽其風,贈以鹿角書格、蚌盤、蚌研、白象牙筆。” 唐 孫元晏 《詠史詩·陳武帝蚌盤》:“金翠絲黃略不舒,蚌盤清宴意何如?”《資治通鑒·陳武帝永定三年》:“﹝上﹞性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宴用瓦器、蚌盤,殽核充事而已;後宮無金翠之飾,不設女樂。” 胡三省 注:“蚌盤者,髹器以蚌為飾,今謂之螺鈿。”
“蚌盤”是一個古代工藝相關的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定義
蚌盤指一種傳統漆器工藝,通過将蚌殼(或螺殼)切割、打磨後鑲嵌在器物表面,形成天然花紋或圖案。這種工藝又稱“螺钿”。
工藝特點
曆史記載
據《南史》《資治通鑒》等文獻記載,蚌盤在古代多用于宮廷或貴族生活。例如,南朝陳武帝崇尚節儉,私宴中使用蚌盤而非金銀器皿,體現其樸素作風。
文化意義
蚌盤不僅是工藝技術的體現,也反映了古代社會的審美取向和階級差異。其制作複雜,成品精美,常作為身份象征,但也被部分帝王用以彰顯節儉美德。
擴展說明:現代“螺钿”工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可見蚌盤技藝對後世的影響。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工藝步驟,可參考《中國漆器史》等專著。
《蚌盤》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貝類動物蚌殼的形狀或結構。蚌殼呈盤狀,因此得名蚌盤。
它的拆分部首是貝字旁,貝字又叫貝殼字,表示與貝類動物有關的事物。盤字則是蚌盤的主體部分,表示形狀。
蚌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古人經常收集蚌殼,用它們來盛放食物、文房四寶等物品。因為蚌殼都是盤狀的,所以逐漸演變成了用來形容盤狀事物的詞語。
蚌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蚌盤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貝字旁和盤字為主要構造。隨着曆史發展,漢字寫法也發生了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蚌盤的例句:
1. 美麗的蚌盤是大自然的傑作。
2. 她的發型像一朵盛開的蚌盤花。
3. 他用蚌盤裝飾了自己的書桌,看起來很别緻。
蚌盤的組詞:蚌盤壁、蚌盤石、蚌盤針、蚌盤系、蚌盤效、蚌盤鐘、蚌盤橋。
蚌盤的近義詞:盤踞、盤頤、沸騰。
蚌盤的反義詞:圓潤、平坦、光滑。
希望這些信息能滿足您的要求!【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