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 worth seeing]∶值得看;可以看
凡物皆可觀
(2) [appreciable;considerable]∶指達到比較高的水平、程度
可觀的收入
(3) [graceful]∶優美好看
這孩子儀容可觀,說話伶俐
(1).可以看;值得看。《易·序卦》:“物大然後可觀。” 宋 蘇轼 《超然台記》:“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字畫尚可觀,文殊鄙俚。” 洪深 《劫後桃花》十八:“一路上果木樹正是開花的時候,着實可觀呢。”
(2).優美。 唐 元稹 《叙詩寄樂天書》:“其中有旨意可觀,而詞近古往者,為古諷。”《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五:“我看這孩子儀容可觀,説話伶俐。”
(3).指達到較高的程度。 晉 陶潛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詩:“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 明 陸深 《停骖錄摘抄》:“﹝ 劉名健 ﹞相 孝廟 首尾二十年,相業甚可觀。” 丁玲 《阿毛姑娘》第一章二:“其實單憑屋前的一百多株桑樹,每年進款也就夠可觀的了。”
“可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值得看或可以看
指事物具有觀賞價值或吸引力。例如《易·序卦》提到“物大然後可觀”,蘇轼在《超然台記》中也說“凡物皆有可觀”。現代用法如“這出戲大有可觀”,強調值得關注或欣賞。
達到較高的水平或程度
用于形容事物在數量、規模、成就等方面較為突出。例如“可觀的收入”、“研究成果極為可觀”,表示超出一般水平。
優美好看
側重形容儀态、外貌或景色的優雅美觀。例如“儀容可觀”、“果木開花時着實可觀”。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該詞源自“可”(具備特征)與“觀”(觀察/贊歎)的組合,最早見于《易經》,現代語境中多用于中性或褒義表達。
可觀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具有豐富的含義。它通常用來形容事物具有觀賞價值、可以引起人們的興趣和欣賞的特點。
可觀的部首是口(kǒu)和丬(páng),總計有10個筆畫。
可觀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意為“值得觀賞”。它由“可”,表示可以、有可能,和“觀”,表示看、觀察,組合而成。
可觀的繁體字為“可觀”,和簡體字的寫法基本相同。
古時的漢字寫法與今天略有不同,可觀的古代寫法為“可覌”。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和碑刻中可以見到。
1. 這幅畫的色彩搭配非常好,非常可觀。
2. 這個景點的美景令人心生向往,其風景确實非常可觀。
3. 這位舞者的舞姿優美,令觀衆們為之驚歎,實在是非常可觀。
可觀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1. 可觀性:指事物具有觀賞價值的性質。
2. 可觀察:指能夠被觀察到,可以進行觀察的行為。
3. 可觀點:指對事物或問題的觀察和看法。
4. 可觀測:指能夠進行測量或觀測的事物或現象。
可觀的近義詞有:
1. 值得觀賞:意思相近,都表示事物具有觀賞價值。
2. 值得欣賞:強調因為一定的特點或功績而值得贊賞或欣賞。
可觀的反義詞有:
1. 不值一觀:指事物沒有觀賞價值,毫無吸引力。
2. 不值一提:表示事物不值得特别關注或提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