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ics] 典籍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後漢書·張衡傳》
典籍,史書。《東觀漢記·惠王衍傳》:“蓋聞 堯 舜 九族,萬國協和,書典之所美也。”《後漢書·張衡傳》:“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書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典籍、史書或經典著作,常用于描述古代文獻或權威性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書典”由“書”(書籍)和“典”(經典)組成,字面意為“書籍中的經典”。它特指具有曆史、文化價值的典籍或史書記載,例如《後漢書·張衡傳》中的例句:“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強調某現象在曆史文獻中從未出現。
引證與用法
擴展含義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人“知識淵博、博學多才”,但此用法在傳統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其他相關
提示:若需引用具體古籍原文或了解作家巴特爾的作品,建議通過權威曆史文獻或出版社渠道進一步查證。
《書典》指的是一本包含大量書籍或文獻的工具書,也被稱為文獻目錄、書目或書錄。它是記錄有關各個領域的基本信息、作者、題目、出版年份等内容的參考書籍。
《書典》的拆分部首為“自”和“呑”,部首為“自”,形聲字。
《書典》的總筆畫為11畫。
《書典》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字典集《說文解字》中。它在繁體字中為「書典」,保留了原始的形态。
在古代,書寫《書典》的漢字形式與今天的寫法有些不同。在簡化字推廣之前,繁體字中的《書典》為「書典」。
1. 他一直是學校圖書館《書典》的常客。
2. 這本《書典》收錄了各個時期的文獻。
1. 書籍:指書本或文獻。
2. 目錄:指對書籍或文獻進行分類、整理并展示的清單。
3. 文獻:指曆史、文化、學術等領域的書面記載資料。
1. 圖書:指以文字、圖表等形式記錄的各類文獻資料。
2. 書目:指記錄書籍或文獻基本信息的目錄或清單。
1. 文盲:指不識字或不懂得閱讀的人。
2. 數字化:指将紙質書籍或文獻數字化的過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