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鑪鞴的意思、鑪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鑪鞴的解釋

1.火爐鼓風的皮囊。亦借指熔爐。 唐 施肩吾 《早春遊曲江》詩:“ 羲和 若拟動鑪鞴,先鑄 曲江 千樹紅。” 宋 葉適 《送胡衍道》詩:“衆金鑪鞴合,一匠杗桷分。” 清 馮桂芬 《憶樊居制藝序》:“氣以舉之,神以行之,鑪鞴以鍊之,笙鏞以韻之。”

2.謂冶煉;鑄造。 明 唐順之 《古鏡歌》:“埋沒土中幾何年,大塊為工再鑪鞴。” 清 馮桂芬 《吳縣學禮器記》:“百材既集,聚衆工於一室而課之。斵者、削者、鑪鞴者、繪畫者、刮摩摶埴者,左右指揮,按圖求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鑪鞴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多見于古代文獻,現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鑪鞴(lú bèi)指古代冶煉金屬時使用的鼓風吹火裝置,是冶鐵、鑄銅等手工業的核心設備。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1. 鑪:

    從“金”部,表明與金屬加工相關。《說文解字》釋為“冶金之器”,屬形聲字。

  2. 鞴:

    從“革”部,原指用皮革制成的風囊。《集韻》注:“鞴,吹火具”,因其材質與功能得名。

    二字組合體現古代冶金技術中“爐體+鼓風”的協同設計。


三、文獻用例與權威參考


四、現代延伸意義

在古漢語研究中,鑪鞴被視為古代工業技術的代表性符號,象征傳統冶金工藝的智慧。其結構原理為現代高爐鼓風技術提供了曆史參照。


參考資料:

  1. 漢典(zdic.net)- "鑪"、"鞴"字條釋義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3. 《集韻》丁度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4. 《天工開物譯注》宋應星,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鑪鞴”是一個由“鑪”和“鞴”組成的複合詞,需拆分解釋:

  1. 鑪(lú)
    指火爐或熔爐,常用于古代冶煉、鑄造等場景,如“鑪冶”(冶煉)、“香鑪”(香爐)。字形從“金”部,與金屬加工相關。

  2. 鞴(bèi)
    根據,本義為覆蓋車轼的皮革飾物,但另有引申義:

    • 鼓風器具:古代冶煉中用于向爐内鼓風的皮制風箱,如“鞴囊”。
    • 動詞用法:通“備”,表示裝備、準備,如“鞴馬”(備馬)。

組合義
“鑪鞴”多指古代冶煉用的爐子與鼓風裝置,強調兩者配合的冶煉功能。例如《天工開物》中描述金屬鑄造時可能涉及此類工具。

注意
該詞屬生僻詞彙,現代漢語較少使用。若涉及具體文獻,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羶保标報怨摽顯撥曆步人參正沖滿寵焰爨夫調書袋釘铨東西發面點心放步房中樂飛空各抒所見蚼蛆光度官耗行同狗豨黑劫荒唐護官符戋夫驕汰家庭道德積金累玉進救君子芋褲襪嬾困犂平髦耋馬首瓜綿綢末略囊虛虐烈陪價憑匿千金買笑侵染绮纨子羣蟻潰堤群衆組織蛆皮人言啧啧喪話三舍法生死與共嗣翰癱子韬光用晦讬貿兔起凫舉為人民服務五牙洗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