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戎的意思、和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戎的解釋

(1).指與少數民族或别國媾和修好。《左傳·襄公四年》:“公曰:‘然則莫如和戎乎?’對曰:‘和戎有五利焉。’” 南朝 宋 鮑照 《拟古》詩之二:“晚節從世務,乘障遠和戎。” 宋 蘇轍 《龍川别志》卷下:“諸将恥於無功,莫敢言和戎者。” ********* 《雜感》詩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國,功成不義反封侯。”

(2).猶和親。指封建王朝與邊境少數民族統治者結親交好。 明 馬銮 《明妃》詩:“安邊無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 ********* 《詠史》之三:“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愛君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和戎"是漢語曆史詞彙中具有特殊政治文化含義的複合詞。該詞由"和"(調和)與"戎"(古代對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組合構成,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四年》記載的"和戎狄,國之福也"。其核心釋義指古代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通過和平手段建立的政治關系。

從語義演變角度考察,《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與戎族媾和",特指通過聯姻、盟約、饋贈等方式實現民族和解。這種策略在漢代發展為系統的"和親政策",如《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的漢高祖與匈奴單于"約為兄弟以和親"。至唐代,《資治通鑒》載有"和戎之利有五"的著名論述,系統總結了邊境貿易、文化互鑒等多元價值。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的使用呈現雙重維度:既指具體外交策略(如王昭君出塞的和親事件),也延伸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哲學理念。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強調"和戎之道,貴在誠心",揭示其蘊含的儒家"以德服人"思想。清代考據學家王念孫在《廣雅疏證》中特别考釋"戎"字的族群指涉範圍,為理解該詞的曆史語境提供學術支撐。

現代辭書編纂注重其文化傳承價值,《辭海》将其定義為"中國古代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方略",并指出該策略在絲綢之路經濟文化交流中的實際作用。敦煌出土的唐代《張議潮變文》等文獻,更是實證記錄了和戎政策在維系邊疆穩定方面的具體實踐。

網絡擴展解釋

“和戎”是古代中國政治與外交中的重要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1. 外交媾和
    指中原政權與邊疆少數民族或鄰國通過和平談判達成協議,停止軍事沖突。例如《左傳·襄公四年》記載晉獻公采納大臣建議,提出“和戎有五利”,強調通過政治手段穩定邊疆。

  2. 和親聯姻
    特指封建王朝以聯姻方式與少數民族統治者結盟,例如西漢與匈奴的和親政策。明代詩人馬銮在《明妃》中寫道“安邊無策始和戎”,即指此類通過婚姻維系和平的做法。


二、曆史實例


三、語義關聯

“戎”字本義為兵器,後引申為軍事或少數民族(如“西戎”)。因此“和戎”本質上是通過非戰争手段(外交或聯姻)處理與“戎”相關的軍事或民族矛盾。

别人正在浏覽...

暗淡昂首天外表語饞渴插秧春人淳仁畜食疵政大貓态檔冊大獄鬥齒牙佛缽扶犂幅裂浮頭食鸹鸧寡聞少見圭窬厚膜集成電路嘩釦踐諾解餓誡命精當京劇靜色緊嚴擊排冒沒救過不贍庫蚊岚嵅樂跎跎六驘卵與石鬥垆埴毛毛咕咕馬駝子盤湢瓶榼蒲簺潛值萋斐成錦氣象台冗費三有搔首燒刀子沈茂谥法世及屍鸠飼養員邃邈畏脅穩善五精孝謹歇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