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逮坐的意思、逮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逮坐的解釋

逮捕問罪。《魏書·北海王拓跋詳傳》:“但朕諸父傾落,存者無幾,便極逮坐,情有未安,可免為庶人,别營坊館,如法禁衛,限以終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逮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逮(dài)

    • 本義:捕獲、捉拿。《說文解字》釋為“及也”,即“達到、抓住”之意。
    • 引申義:
      • 涉及罪行時指“逮捕”,如《漢書·刑法志》:“逮系者衆。”
      • 時間上表“及至”,如“逮夜”指到夜晚。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坐(zuò)

    • 本義:古人雙膝跪地、臀部壓于腳踝的姿勢,後泛指“就座”。
    • 法律引申義:
      • 因犯罪或過錯被定罪,如《史記·商君列傳》:“坐法去官。”
      • 特指“連坐”,即因他人犯罪受牽連獲罪。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二、合成詞“逮坐”的含義

“逮坐”為動賓結構,指因犯罪被逮捕并定罪,強調從抓捕到判罪的全過程。


三、古籍實例與權威參考

  1. 《漢書》用例

    “吏坐受赇枉法……皆逮坐。”

    (官吏受賄枉法,均被逮捕治罪。)

    來源:班固《漢書·刑法志》

    《漢書》原文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釋義

    明确标注“逮坐”為“逮捕問罪”,屬法律術語。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0卷)


四、現代使用與辨析


“逮坐”是古漢語法律術語,指對犯罪者實施逮捕并定罪的過程,核心語義為“緝捕治罪”,多見于漢代至明清的史書及律法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逮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逮坐(讀音:dǎi zuò)指逮捕并問罪,即抓捕犯罪嫌疑人後追究其罪責。這一詞語多用于法律或曆史文獻中,強調從逮捕到定罪的過程。


詳細釋義

  1. 詞源與用法
    源自《魏書·北海王拓跋詳傳》:“但朕諸父傾落,存者無幾,便極逮坐,情有未安,可免為庶人……”(意為:因親屬犯罪被牽連逮捕問罪,但出于情分最終寬恕)。此處“逮坐”體現古代法律中連坐制度的特征,即因親屬或關聯人員犯罪而被牽連。

  2. 現代引申
    在部分解釋中,“逮坐”也被視為成語,泛指因犯法被捕并服刑(如查字典的“dài zuò”發音版本)。但這一用法較不常見,且與權威古籍中的定義略有差異。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不同詞典的對比,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巴庫巴歈擯抑筆如椽不侈布種才量朝真丑寶酢僞德門登軀定心骨,定心骨兒東庑椟護發導方筆犯暑風書奉真服屦鲠烈弓弓構撰含消毫厘不爽紅絲石厚貌深文花緞化景花眼回匝禍至無日簡策戒禁舊齒績效狂猾枯樹再生枝駡毀廟謀明公愍儒鄉幕北女生平盈七言律詩紹興戲升翥實情壽光先生通勤車徒咢托咐吳回線符涎着臉小绺寫搨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