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阸的意思、險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阸的解釋

亦作“ 險厄 ”。1.指險要之處。《孫子·地形》:“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将之道也。”《漢書·晁錯傳》:“曲道相伏,險阸相薄,此劍楯之地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九:“轉戰而入,連奪險阸。”

(2).危險,險阻。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飛雪崖》:“在水簾後潛渡時,遂無多大險厄。”

(3).艱難困苦。《史記·晉世家》:“ 晉侯 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國,險阸盡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開,不可當。”

(4).險惡。《後漢書·馮衍傳下》:“悲時俗之險阸兮,哀好惡之無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險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ǎn è(部分資料标注為“xiǎn xiǎn”,但根據常用讀音和語境,前者更準确)。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1. 險要之處
    指地形險峻、易守難攻的地方,常用于描述軍事或地理上的戰略要地。例如:“據險阸以守,敵軍難攻。”

  2. 危險與險阻
    形容處境艱難、充滿風險的狀态,如道路崎岖或局勢危急。例如:“此行險阸,需謹慎應對。”

  3. 艱難困苦
    引申為生活或環境中的極度困難,如“曆經險阸,終得安甯”。


延伸解析


使用示例

  1. 地理描述
    “蜀道之險阸,自古聞名。”
  2. 抽象比喻
    “他的一生充滿險阸,卻始終未放棄希望。”

注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險阸》是什麼意思

《險阸》一詞在漢語中指的是崎岖險峻的山峰或路途,比喻困難重重、充滿危險的處境或難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險阸》的拆分部首為⻗(火字旁)和⽟(阝字旁),字形結構比較複雜。

來源

《險阸》這個詞的來源不太明确。它可能是根據自然界的險峻山峰、峽谷等地理特征而來,也可能是人們面對困境時産生的比喻。

繁體

《險阸》的繁體字為「險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較為繁複,根據曆代字書中的記錄,可以看到《險阸》的一些古時寫法如下:

例句

1. 他們勇敢地攀登險阸,最終成功登上了山頂。

2. 面對人生的險阸,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向前。

組詞

險阸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組成部分,例如:

近義詞

險阸的近義詞包括:險峻、險惡、困厄、險路等。

反義詞

與險阸相對的反義詞有:平緩、易行、安逸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