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農的意思、司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農的解釋

(1).官名。上古時代負責教民稼穑的農官。《呂氏春秋·季冬》:“命司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給司農,司農者,田官也。”《漢書·東方朔傳》:“ 後稷 為司農。” 顔師古 注:“主播種。”

(2).官名。 漢 始置,掌錢谷之事。亦稱大司農,為九卿之一。 漢 建安 改為大農,由 魏 至 明 ,曆代相沿,或稱司農,或稱大司農。 清 代以戶部司漕糧田賦,故别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清 光緒 年間, 常熟 人 翁同龢 為戶部尚書,世有以“司農常熟世間荒”譏之者。參閱《通典·職官八》、《續通典·職官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司農”一詞的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其曆史演變和職能如下:

  1. 上古時期的農官
    作為官職名稱,“司農”最早指負責農業管理的官員,主要職責是教導百姓耕種技術、管理農具和播種事務。例如《呂氏春秋》記載“命司農,計耦耕事”,說明其與農業生産直接相關。

  2. 漢代至明清的財政官職

    • 漢代:漢武帝時期設立“大司農”,位列九卿之一,主管國家財政、糧食稅收、鹽鐵專賣等,相當于現代的財政部長。
    • 後續演變:東漢末年改稱“大農”,魏晉至明代多稱“司農”或“大司農”,職能延續掌管錢糧倉儲。
    • 清代:因戶部負責田賦漕糧,民間常将戶部尚書尊稱為“大司農”。

補充說明:部分文獻(如、4)提到“司農”作為成語的比喻義,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主要仍以官職解釋為核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農:詞義解釋

《司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負責農業管理、統籌農田開發和農民生産的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司農》的部首是口,拆分筆畫為10畫。

來源

《司農》一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官制,司農是鄉級官職,隸屬于地方官府。他們負責監管耕作、農田整治和農業生産。根據《周禮》記載,司農的職責是決策農田耕種、指導農民耕作、調節農田灌溉等。

繁體字

《司農》在繁體字中寫作「司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司農」主要是磚石刻寫,形狀和現代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和含義相同。

例句

1. 古代中國的社會制度中,司農是一個重要的官職。

2. 司農負責指導農民種植作物,确保糧食供應。

組詞

- 司馬:官制名稱,指掌管軍事事務的官員。

- 農田:耕種農作物的土地。

- 農民:從事農業生産的人。

近義詞

監農、主農、總農。

反義詞

賈人、商人,即從事商業活動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