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艾殺的意思、艾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艾殺的解釋

斬割;芟除。《左傳·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 與商人皆出自 周 ,庸次比耦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藋,而共處之。”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夫差内傳》:“今前王譬若農夫之艾殺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荊蠻 ,斯亦大夫之力。”《資治通鑒·漢靈帝建甯二年》:“夫蠻夷戎狄,氣類雖殊,其就利避害,樂生惡死,亦與人同耳……若乃視之如草木禽獸,不分臧否,不辨去來,悉艾殺之,豈作民父母之意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艾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出處與用法

  1. 《左傳·昭公十六年》
    記載齊桓公與商人共同開墾土地時,“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藋”,指清除雜草以建立居所。
  2. 《吳越春秋·夫差内傳》
    以“農夫艾殺四方蓬蒿”比喻前王開拓疆土,強調通過清除障礙建立功業。
  3. 《資治通鑒·漢靈帝建甯二年》
    批評将蠻夷視為草木禽獸而“悉艾殺之”的做法,暗含對濫殺的否定。

字義解析


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艾殺”已不常用,但可通過古籍理解其曆史語境,常見于描述開荒、征伐等場景。需注意與曆史事件(如“鄧艾殺使者”)區分,後者為動詞短語,非固定詞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艾殺的意思

艾殺是一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殺戮或暴力行為。它可以指代謀殺、殺戮或其他形式的緻命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艾殺的拆分部首是艸(草字頭部)和殺(殺字部首)。根據部首索引,它可以歸類于漢字部首“艸”。艾殺的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艾殺是現代漢語詞彙,源自于古代漢字,其繁體字為艾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艾殺可以有多種變體。例如,它可以寫作艾殺、愛殺或藹殺。這些變體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中可能會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艾殺了他的敵人,追求複仇。
2. 艾殺是一種可悲的暴力行為,應該堅決譴責。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艾殺者、艾殺案、艾殺犯。
近義詞:殺害、謀殺、奪取生命。
反義詞:拯救、保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