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獻珍寶。表示臣服。語出《詩·魯頌·泮水》:“憬彼 淮夷 ,來獻其琛。”《宋書·武帝紀中》:“是以絶域獻琛,遐夷納貢。” 唐 楊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 武德 之始,奉使 嶺 南, 馮盎 等稽首稱臣,獻琛奉贄。”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南北凱旋》:“繫 呼韓 聊舒宿忿,綏 淮夷 皆來獻琛。”
“獻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獻琛”由“獻”(獻上)和“琛”(珍寶)組成,字面意為進獻珍寶,常用來表示臣服或敬意。例如《宋書·武帝紀》中提到“絕域獻琛”,即指邊遠地區進貢珍寶以示歸順。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描述淮夷部落向魯國進貢的場景。後世如唐代楊炯的碑文、明代朱鼎的戲曲中,均沿用此意,強調“獻琛”作為政治臣服的象征。
如今“獻琛”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臣服或敬獻的内涵。
《獻琛》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獻上寶貴的禮物或財富。通常用來形容把珍貴的東西送給别人。
《獻琛》可以拆分為“犬”和“王”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2。
《獻琛》這個詞源自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表示向國君或重要人物進貢珍貴的琛子。
《獻琛》的繁體字為「獻琛」。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獻琛》在古時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意義和現代寫法相同。
1. 他特地從遙遠的地方帶來了一份獻琛。
2. 他真誠地把自己的心靈獻琛給了她。
獻禮、獻花、獻上、珍獻。
獻寶、貢獻、奉獻、進貢。
接受、索取、占有、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