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夏口的意思、夏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夏口的解釋

[Xiakou] 古地名,位于漢水下遊入長江處,由于漢水自沔陽以下古稱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國吳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築城于武漢市黃鹄山上,與夏口隔江相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夏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地理内涵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1. 古代城邑名

    原指三國時期孫權在長江南岸黃鹄山(今武漢蛇山)修築的軍事要塞,《三國志·吳主傳》記載該城"依山傍江,開勢明遠"。至南朝時演變為郢州治所,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載:"夏口城在江夏縣西四裡"。

  2. 地理方位代稱

    因地處夏水(漢江下遊古稱)入江口而得名,《水經注·江水》雲:"江水又東徑魯山南,古翼際山也,謂之夏汭,春秋傳曰'吳師敗楚于長岸',今謂夏口矣"。後世常以"夏口"代指長江中遊江漢交彙區域。

  3. 現代行政區劃名

    作為曆史地名遺存,現武漢市設有夏口區,該名稱沿用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立的夏口廳建制,現轄區包含漢口曆史文化街區核心地段。據《武漢市志·建置志》記錄,這一行政命名體現了對古代軍事要塞地理标識的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

“夏口”是古代地名,其含義和地理位置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變化,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與由來

  1. 名稱來源
    夏口因位于夏水(漢水下遊的古稱)注入長江處而得名。漢水自沔陽以下古稱“夏水”,因此該地被稱為夏口。

  2. 地理位置

    • 初始位置:原指長江北岸的漢口地區(今湖北武漢漢陽一帶)。
    • 三國時期變遷:東吳孫權在江南黃鹄山(今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與原江北夏口隔江相對。此後“夏口”也用于指代江南的武昌地區。

二、曆史地位與作用

  1. 軍事要地
    夏口地處長江與漢水交彙處,是三國時期的戰略樞紐。孫權在此設夏口督,屯兵駐守,并成為赤壁之戰前後孫劉聯盟的重要據點。

  2. 行政演變

    • 東漢末年屬江夏郡,後因漢水改道,江北夏口逐漸衰落。
    • 公元223年,孫權在江南築夏口城,為武漢市區第一座有明确紀年的古城。

三、現代對應區域

夏口古城範圍覆蓋今武漢市的漢陽、武昌及漢口部分區域。江北原址大緻在漢陽,江南夏口城則位于武昌蛇山一帶。

四、文學與典故

夏口在古詩文中常作為地理标志出現,如蘇轼《赤壁賦》中“西望夏口,東望武昌”,體現了其曆史地理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戰役或行政變遷,可參考《三國志》或地方史志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魄谙實褒禅山報身佛筆底下捕房超常承家蟲孼觸礙揣奸把猾刺笄澹災诋訟度活谔節戈蘭高地古董好不好荷襁紅蕖惶惶不可終日換過呼土克圖建侯焦府矜放京洛塵今月古月窘蹴繼天立極阬戮愧屈阃臣蠟燭林扉馬浡牛溲買上告下泯靡能文弄璋之喜偶婚清悄曲奧雀踴日陵月替如花似朵生獰實供始冠輸力邃奧鎖環嗒焉通欄标題屯壘無住小呂孝男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