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陵月替的意思、日陵月替的詳細解釋
日陵月替的解釋
謂逐漸衰落、弛退。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君道》:“ 徵 曰:‘觀自古帝王,在於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詞語分解
- 日的解釋 日 ì 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 替的解釋 替 ì 代,代理:代替。更(卬 )替。。替班。替身。替罪羊。 為,給:替他送行。替古人擔憂。 衰廢:興(塶 )替。衰替。 為 筆畫數:; 部首: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日陵月替”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隨着時間的推移,事物逐漸衰敗、更替。其中“陵”有“超越、衰落”之意,“替”表示“替代、消亡”。
- 核心意義:形容事物由盛轉衰的過程,強調逐漸衰落、弛退的狀态。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唐代史學家吳兢的《貞觀政要·君道》。魏徵曾用此詞勸谏唐太宗:“觀自古帝王,在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谏,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 曆史背景:用于警示統治者若安于享樂、懈怠政事,國家将逐步走向衰亡。
三、深層含義
- 時間維度:通過“日”“月”體現時間流逝,暗含“衰敗是一個漸進過程”。
- 因果關聯:常用于分析盛極而衰的規律,如王朝興替、家族沒落等場景。
四、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適用于曆史評述、文學作品中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 現實隱喻:可引申到企業、組織因管理松懈導緻的衰退。
- 注意:此成語多含消極色彩,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貞觀政要》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1、2)。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日陵月替》的意思
《日陵月替》是一個成語,意為太陽升起,月亮下山,代表一天的開始和結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日陵月替》中,“日”字是指太陽,“陵”字是指升起,“月”字是指月亮,“替”字是指更替。部首分别是日、阝(阜),月、曰,共有12畫。
來源
《日陵月替》最早來源于《詩經·衛風·湫兮》中的一句詩:“日陵兮月替兮”,形容日月交替變化的景象。
繁體
《日陵月替》的繁體字為「日陵月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日陵月替」沒有太大的變化,與現代漢字形态相似。
例句
1. 每天的日陵月替,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2. 在河邊觀賞日陵月替的美景,心情格外甯靜。
組詞
1. 日出:太陽升起的時候。
2. 月落:月亮下山的時候。
3. 更替:交替、替代。
近義詞
日入月出、曉彩夕霞。
反義詞
日夜不息、月明星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