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埋。《北齊書·文襄帝紀》:“脫謂誅之有益,欲止不能,殺之無損,復加阬戮,家累在君,何關僕也。”
“阬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主要集中在曆史文獻中。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詳細解釋:
阬戮(拼音:kēng lù)指坑殺或活埋,屬于古代刑罰的一種形式。該詞由“阬”(同“坑”)和“戮”(殺戮)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将人埋入坑中處死。
刑罰性質
古代戰争中常以此方式集體處決戰俘或罪犯,如《史記》記載秦将白起“坑殺趙卒四十萬”(需注意史學界對此數字的争議)。
提到,該詞常與“燔書阬儒”等曆史事件關聯,反映焚毀書籍、鎮壓學者的暴行。
字形辨析
“阬”與“坑”通假,均指土坑;而“戮”強調殺戮行為,組合後特指通過活埋實施殺戮的酷刑。
需注意古代文獻中“阬戮”與“孥戮”(誅連子孫的刑罰)的區别,兩者均屬殘酷刑罰,但適用對象不同。
《阬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屠殺、大規模殺戮。
《阬戮》的部首是阝(阜),總共有8個筆畫。
《阬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形态和用法,但具體的來曆不太清楚。
《阬戮》的繁體字為「阬戮」。
《阬戮》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的形态可能有所不同,具體需要參考古代文字拓本。
1. 這場戰争導緻了無數人的阬戮。
2. 那個惡魔的魔爪散發着阬戮的氣息。
阬戮并不常用于組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形容詞性詞語,很少被其他詞語修飾。
近義詞包括屠殺、殘殺、殺戮等。
反義詞包括和平、和諧、和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