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輸力的意思、輸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輸力的解釋

出力,貢獻力量。《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昔陪臣 書 能輸力於王室,王施惠焉。” 杜預 注:“輸力,謂輔相 晉國 以翼戴天子。”《北齊書·文襄帝紀》:“使僕得輸力南朝,北敦姻好,束帛自行,戎車不駕,僕立當世之功,君卒父禰之業。” 清 薛福成 《書過善人事》:“明日,集裡中好善者,富出財,貧輸力,自倡巨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輸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貢獻體力或力量,常用于表示主動付出勞力以效忠或服務。以下從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現代用法三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

輸力(shū lì)

指獻出力氣,效力。

強調主動奉獻體力或能力,多用于表達對他人的忠誠或對事業的貢獻。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9卷第1243頁。


二、古籍用例解析

該詞多見于文言典籍,典型案例如下:

  1.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輸力以事君,無所逃命。"

    意為:竭盡全力效忠君主,絕不逃避責任。此處凸顯"輸力"的忠君内涵。

    來源:《左傳》,中華書局點校本,2012年。

  2. 《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

    "輸力于明君,立功于聖世。"

    指為賢明君主貢獻力量,在盛世建立功業。

    來源:《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年。


三、現代用法與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輸力"使用頻率較低,但仍有以下延伸含義:


四、使用建議

該詞適用于:

  1. 曆史文學創作:還原古語語境(如"将士輸力衛國");
  2. 正式書面表達:強調奉獻精神(如"為科技發展輸力");
  3. 批判性文本:結合語境暗示被迫付出(如"勞工輸力于資本")。

注意:日常交流中建議用"出力""效力"等替代,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

“輸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ū lì,其核心含義為“出力,貢獻力量”。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延伸含義

3.字義分解

4.應用場景

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并參考了《左傳》《北齊書》等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相關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暗白敗缺悲懑奔蛇摽梅比例稅冰峰不二色不問槎程長企椿舍賜教詞獄篡煞得使兒花女花訪善放夜飛鸾翔鳳恭讓搆制鬼廷果行夯市和鸾恒等式阍寺火鳥減黜角藝甲圖酒柸觼軜狙公軍情看家狗懶困俚子昧旦穆護歌鬧花疲極棋高一着騎京魚慶父齊蓁蓁诠第軟嘴塌舌儒庠三加侍賴十子死臨侵天畢添增頭派拓迹文通惜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