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住的意思、無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住的解釋

佛教語。實相之異名。謂法無自性,無所住着,隨緣而起。佛教稱“無住”為萬有之本。 唐 張說 《雜詩》之四:“悟滅心非盡,求虛見後生。應将無住法,修到不成名。” 唐 謝勮 《遊爛柯山》詩:“惟将無住理,轉與信人説。月影清江中,可觀不可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住”是佛教核心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定義

“無住”指一切法(包括有為法、無為法)無固定自性,隨因緣條件而生滅變化。作為實相的别名,它強調萬物本質并非永恒不變,而是處于動态依存關系中,故稱“萬有之本”。

二、哲學内涵

  1. 自性空觀:主張所有現象皆無獨立存在的實體,如《金剛經》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 緣起法則:萬物因緣和合而生,如雲聚成雨、木燃成火,本質無固定形态可執着。

三、修行意義

作為對治妄念的智慧工具,修行者需體悟:

四、曆史體現

唐代詩人張說在《雜詩》中寫道:“應将無住法,修到不成名”,謝勮《遊爛柯山》亦有“惟将無住理,轉與信人說”之句,顯示該思想已滲透到文人修行觀中。

注:如需更深入理解,可參考《金剛經》《六祖壇經》等典籍對“無住”的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無住》是一個有着深刻哲理的詞彙,它的意思是沒有固定的居所或沒有持續的停駐狀态。它可以代表一種超越物質世界和常規思維的精神狀态,即不受任何外界環境或物質束縛的自由。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住》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無”是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側是“一”部,右側是“無”部。它的筆畫數為四。而“住”是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側是“亻”部,右側是“主”部。它的筆畫數為七。

來源

《無住》一詞最早出現于佛教文獻,常用于描述僧人修行的狀态。在佛教中,修行者追求的是超越欲望和貪婪的境界,以達到無欲無求的境地,從而獲得心靈的自由和平靜。

繁體

《無住》的繁體字是「無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而《無住》這個詞也并非例外。以《康熙字典》為例,其寫法為「無住」,但字形可能稍有差異,隨着時代的變遷,字形也會有所演變。

例句

1. 他追求着無住的境界,擺脫了塵世紛擾的束縛。

2. 無住如同一片甯靜的湖泊,飽含着智慧和溫暖。

組詞

1. 無欲無住:指修行者超越欲望和執着,達到心無挂礙的境界。

2. 無住無為:指不受外界環境幹擾、自然而然地生活的境界。

3. 無住禅:佛教修行中一種特定的禅修方法,追求心如止水、無所執着的境界。

近義詞

1. 無所依托:指沒有任何的支撐或依靠。

2. 無拘無束:指沒有約束和束縛,自由自在。

3. 自在無為:指心境寬松自在,沒有勉強和矯作。

反義詞

1. 有住:指有固定的住所或停留在某個地方。

2. 執着:指對某種事物或觀念過于堅持,不能釋懷。

3. 紛擾:指世俗的紛繁事務和麻煩困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