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夏口的意思、夏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夏口的解释

[Xiakou] 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夏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地理内涵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其核心含义包含三个层面:

  1. 古代城邑名

    原指三国时期孙权在长江南岸黄鹄山(今武汉蛇山)修筑的军事要塞,《三国志·吴主传》记载该城"依山傍江,开势明远"。至南朝时演变为郢州治所,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夏口城在江夏县西四里"。

  2. 地理方位代称

    因地处夏水(汉江下游古称)入江口而得名,《水经注·江水》云:"江水又东径鲁山南,古翼际山也,谓之夏汭,春秋传曰'吴师败楚于长岸',今谓夏口矣"。后世常以"夏口"代指长江中游江汉交汇区域。

  3. 现代行政区划名

    作为历史地名遗存,现武汉市设有夏口区,该名称沿用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立的夏口厅建制,现辖区包含汉口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地段。据《武汉市志·建置志》记录,这一行政命名体现了对古代军事要塞地理标识的传承。

网络扩展解释

“夏口”是古代地名,其含义和地理位置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与由来

  1. 名称来源
    夏口因位于夏水(汉水下游的古称)注入长江处而得名。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因此该地被称为夏口。

  2. 地理位置

    • 初始位置:原指长江北岸的汉口地区(今湖北武汉汉阳一带)。
    • 三国时期变迁:东吴孙权在江南黄鹄山(今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与原江北夏口隔江相对。此后“夏口”也用于指代江南的武昌地区。

二、历史地位与作用

  1. 军事要地
    夏口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三国时期的战略枢纽。孙权在此设夏口督,屯兵驻守,并成为赤壁之战前后孙刘联盟的重要据点。

  2. 行政演变

    • 东汉末年属江夏郡,后因汉水改道,江北夏口逐渐衰落。
    • 公元223年,孙权在江南筑夏口城,为武汉市区第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古城。

三、现代对应区域

夏口古城范围覆盖今武汉市的汉阳、武昌及汉口部分区域。江北原址大致在汉阳,江南夏口城则位于武昌蛇山一带。

四、文学与典故

夏口在古诗文中常作为地理标志出现,如苏轼《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体现了其历史地理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战役或行政变迁,可参考《三国志》或地方史志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傍边儿痹症不置可否猜恨插条丞尉晨乌穿漏垫溺鞮寄抵债断楮锻脯吨级耳菜風錘封建余孽風習归同过于古自还香愿撼雷讲理信搅烦禁封日井底惊心眩目锦制韭葅绝唱刻贼孔艰孔跖狂闇獠徒林池流演门不停宾猛气鸟窜配藜匉訇撇曳佥宪寝食不安邛蒟诎要桡腘收才收造顺爱黍田宿胥谈麈外命夫未达一间违世乖俗问诸水滨倭娘小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