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冠的意思、始冠的詳細解釋
始冠的解釋
謂二十歲。 宋 葉適 《司農詹公墓志銘》:“公始冠,第進士。”參見“ 弱冠 ”。
詞語分解
- 始的解釋 始 ǐ 起頭,最初,與“終”相對:開始。始終。始祖。始創。周而複始。 才,剛才:方始。始悟(才覺悟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初末終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 冠的解釋 冠 ā 帽子:衣冠。冠戴。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冠子。雞冠。樹冠。冠狀動脈。 冠 à 把帽子戴在頭上:沐猴而冠。 超出衆人,居第一位:冠軍。
專業解析
“始冠”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主要含義如下:
-
基本釋義:指男子初次行加冠禮,即成年禮。
- “始”意為“初次”、“開始”。
- “冠”在此處作動詞,指“戴冠”,特指古代男子成年時舉行的加冠儀式。
- 因此,“始冠”合起來就是指男子第一次戴上标志成年的冠冕,象征其正式步入成年階段。
-
具體年齡與文化背景:
- 根據中國古代禮制(尤其是周禮),男子通常在二十歲時舉行加冠禮,稱為“始冠”或“弱冠”(“弱”指年少)。
- 這是人生重要的裡程碑儀式,标志着該男子結束了孩童時期,正式被社會承認為成年人,獲得了相應的社會權利(如參與政治、祭祀、婚配)和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義務。
-
象征意義:
- “始冠”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更象征着個體社會身份的轉變、人格的獨立以及道德責任的開始。它标志着個體開始以成年人的身份參與宗族和社會事務。
權威來源參考:
- 《禮記·曲禮上》: 這是記載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最權威的經典之一。其中明确記載:“二十曰弱,冠。” 這清晰地指出了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的年齡規定,是“始冠”一詞最核心的文獻依據和語義來源。 (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禮記》或相關權威解讀)
- 《儀禮·士冠禮》: 作為“三禮”之一,《儀禮》詳細記載了士階層舉行冠禮的具體儀節、程式和要求。它詳細描述了“始加”(第一次加冠)、“再加”、“三加”等步驟,其中“始加”即對應“始冠”的核心含義——第一次戴上成人之冠。 (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儀禮》或相關權威解讀)
- 《說文解字》(許慎): 雖然《說文》主要解釋字義,但對“冠”字的解釋(“弁冕之總名也”)及其作為禮器的屬性,為理解“始冠”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基礎。 (可參考中華書局影印本《說文解字》)
- 《漢語大詞典》: 作為現代權威的大型漢語工具書,《漢語大詞典》對“始冠”的詞條釋義明确指向“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并引用《禮記》等文獻佐證。 (可參考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始冠”是古代漢語中的年齡稱謂,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指男子二十歲,源于古代冠禮制度。男子二十歲時行加冠禮,标志成年,故稱“始冠”。
二、文獻例證
宋代葉適在《司農詹公墓志銘》中記載:“公始冠,第進士”,意為墓主二十歲考中進士。
三、關聯概念
與“弱冠”同義,均指男子二十歲。古代冠禮後,男子可參與社會事務并承擔成人責任。
四、字詞解析
- 始:開始,指人生新階段的起點。
- 冠:原指帽子,引申為加冠儀式,象征成年。
五、注意事項
部分資料提到“始冠”有“開始稱雄”的引申義,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年齡稱謂(如“及笄”“不惑”等),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巴榄蚌孕雙珠拔絲貶樂别部不抵不可動搖柴蔟差距趁坊澄察成仿吾呈獻徹劄沖銷純化觸瓶此等徂暑麤重蹈雅點指底子頓舛二校番宿反照封建士大夫風世幹架感人詭髻槐陌檢字家破人亡激變譏刺卷巴陖險髡刖樂極則憂兩登靈檀陸死骨眉睫之禍名傾一時乾衡遷捐情窩畦田齊頭并進犬不夜吠驅掠穰人鞣酸使家噬指棄薪說不響通葉拖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