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匣床的意思、匣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匣床的解釋

亦作“ 匣床 ”。舊時牢獄中使用的一種刑具,形如木床,命囚犯仰卧其上,将手腳緊緊夾住,全身不能轉動,痛苦異常。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罷罷罷,且入牢去,将軍柱上拴了頭髮,上了腳鐐手扭,擡上匣牀,使上滾肚索,拽拽拽!”《水浒傳》第四九回:“ 樂和 便把匣牀與他們兩個開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圖文襄公厚德》:“公掌刑曹時,與 姚端恪公 同定律例,将 明 代酷法盡皆删除。奏釋死囚長枷匣牀,以免獄卒淩虐。”《天雨花》第六回:“鎖條悉索身不絶,匣床叫苦歎呻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匣床是中國古代監獄系統中特有的拘禁刑具,又稱"匣禁"。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機械裝置固定犯人肢體,達到限制行動與加重懲罰的雙重目的。該刑具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刑獄制度,明代《大明律》中明确記載其作為法定輔助刑具的地位。

從器物形制分析,匣床由主體框架、活動蓋闆及四肢固定裝置三部分構成。主體框架多采用硬木制作,尺寸與普通床榻相近,四角設有帶鎖扣的環形鐵箍。活動蓋闆通過鉸鍊與框架連接,表面均勻分布透氣孔洞,既保證基本生存需求,又形成心理威懾。

文獻記載顯示,匣床在使用時需配合"三木"制度:犯人平躺框架後,頸部、腰部及踝部分别用木闆固定,再以鐵制蓋闆完全封閉。這種立體拘束方式導緻受刑者無法完成任何自主肢體動作,清代《刑具考》描述其"形同活椁,晝夜難捱"。

在司法實踐中,匣床主要適用于待決重犯及越獄未遂者。明代提刑按察使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中特别指出,該刑具使用需經府級官員核批,嚴禁獄吏私刑濫用。現存實物佐證可見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司法文物展區,其中一件清代匣床标有"刑部制造"銘文,側面印證其官方刑具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匣床”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中文詞彙,其核心含義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定義

匣床(xiá chuáng)是古代牢獄中使用的一種刑具,形似木床。使用時将囚犯仰卧固定其上,夾住手腳使其無法動彈,造成極大痛苦()。

文獻記載

  1. 元代戲曲《黑旋風》記載:“擡上匣床,使上滾肚索”,描述了刑具的殘酷性。
  2. 《水浒傳》第四十九回提到“樂和把匣床與他兩個開了”,印證了其在宋代牢獄中的使用()。
  3. 清代《五代史平話》将“匣”引申為囚牢,進一步體現其與刑罰的關聯()。

其他釋義辨析

補充說明

該刑具在不同地區有“押床”“匣牀”等别稱,其設計原理類似歐洲中世紀的“刑架”(Rack),均通過限制肢體活動制造痛苦,屬于古代司法體系的酷刑工具()。

建議:若需研究古代刑罰體系,可參考《中國曆代刑法志》《宋刑統》等典籍獲取更系統的刑具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邦統瘢夷不胫而走布土側庶昌逸敕身出谷遷喬寸馬豆人箪竹墊巾動靜發檗發積撫台伏襲告令公同晧穹喝罵赫諠鹘餅會盟虎威踐輮積露為波今古學派久懷拒絶開映窠窠饋馔髡人困慰括目相待涼牀列眉龍袍銘記納麓平原客貧屋謙恭氣象橪棗稔色山外宗生忔察石齒特警天顯呫嗫體取未刻忤累詳看翔踴向早閑舋小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