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土的意思、布土的詳細解釋
布土的解釋
(1).謂區分規劃疆土。《山海經·海内經》:“ 禹 鯀 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郭璞 注:“布,猶敷也。《書》曰:‘ 禹 敷土,定高山大川。’”
(2).鋪土。《後漢書·王霸傳》:“堆石布土,築起亭障,自 代 至 平城 三百餘裡。”《宋史·禮志十七》:“大禮備儀衛,則有司先布土為黃道。”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土的解釋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黃土。 疆域:國土。領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間生産的(區别于“洋”):土方(民間流傳的藥方,亦稱“偏方”)。 不合潮流:土氣。 未熬制的鴉片:煙土。 中國
網絡擴展解釋
“布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綜合古籍及文獻資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區分規劃疆土
釋義:指對土地進行劃分和治理,常用于描述古代帝王或聖賢對疆域的規劃。
出處:
- 《山海經·海内經》記載:“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此處指大禹通過布土的方式劃定九州疆域。
- 郭璞注解《山海經》時提到:“布,猶敷也”,即“敷土”,與《尚書》中“禹敷土,定高山大川”的記載相呼應。
二、鋪土
釋義:指實際鋪設土壤或修築工事的行為。
出處:
- 《後漢書·王霸傳》記載“堆石布土,築起亭障”,描述軍事防禦工事的修建。
- 《宋史·禮志》提到祭祀儀式中“先布土為黃道”,即鋪設特定顔色的土壤以示莊重。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古代疆域治理或工程修築,如《山海經》《後漢書》。
- 現代延伸:可借喻對土地資源的規劃管理,但需結合上下文語境。
注意:提到“布土”譯為“土人”,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且權威性極低,建議以曆史文獻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土地布置、規劃。它的拆分部首是⺝(左邊是⺊,右邊是地),總共有6個筆畫。布土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是由“地布、土布”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布土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布土」。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布土的性質與現代略有不同,它除了表示土地布置以外,還有布置、布展、規劃、設計的含義。古代人們在文學創作以及官方文書中也會使用布土來描述這樣的含義。
以下是一些關于布土的例句:
1. 我們需要一個專業的人來布土這片區域。
2. 整個城市的布土工作都由城市規劃部門負責。
3. 在這個項目中,他負責整個場景的布土工作。
與布土相關的組詞有:種植布土、土地布局、布土規劃等。
近義詞包括:土地規劃、場地布局等。
反義詞有:草率、不規範。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