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舞綴的意思、舞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舞綴的解釋

《禮記·樂記》:“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 鄭玄 注:“民勞則德薄,酇相去遠,舞人少也;民逸則德盛,酇相去近,舞人多也。”綴,猶酇,指舞人的站位。後以“舞綴”指舞樂。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冊文》:“詔撰德於旌旒,永傳徽於舞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舞綴是古代禮儀舞蹈中描述隊列編排方式的專業術語,最早見于《周禮》對宮廷雅樂的記載。從字義分析,“舞”指肢體動作的表演形式,“綴”原意為連結、排列,合指舞蹈時通過隊列變化形成的整體藝術形态。

在具體應用中,舞綴包含三重含義:

  1. 空間布局:指舞者按禮制規定的位置排列,如《禮記·樂記》所述“行其綴兆,要其節奏”,強調行列間距與隊形規整;
  2. 動作序列:表現為舞蹈段落間的銜接轉換,漢代鄭玄注《周禮》時解釋為“綴猶表也,所以表行列也”,說明動作與隊形的對應關系;
  3. 禮樂象征:西周時期通過八佾、六佾等不同規模的舞綴體現等級制度,如《左傳》記載“天子八佾,諸侯六”,每個“佾”即指由八人組成的隊列單位。

現代學者王國維在《觀堂集林·釋樂次》中考證,舞綴的形制與青銅器紋飾中的連續圖案存在對應關系,印證了其作為禮樂符號的文化功能。該概念常見于《十三經注疏》《中國舞蹈通史》等典籍研究,是理解傳統樂舞體系的重要切入點。

網絡擴展解釋

“舞綴”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語,其含義與舞蹈隊形及社會治理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舞綴”指舞蹈隊形的編排,後引申為舞樂的代稱。核心含義源于《禮記·樂記》中“舞行綴遠”與“舞行綴短”的對比。

二、出處與注解

  1. 《禮記·樂記》原文
    記載:“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
    • 鄭玄注:民勞則德薄,舞者站位稀疏(綴遠);民逸則德盛,舞者站位密集(綴短)。這裡的“綴”通“酇”,指舞者隊列的間距。

三、詞義演變

四、文獻用例


“舞綴”最初是描述古代舞蹈隊形與社會治理關聯的術語,後演變為舞樂的代稱,蘊含“以舞觀政”的文化内涵。更多細節可參考《禮記》原文及鄭玄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把釣百六掾白破不周山彩戰顫筆蟬飲超然邁倫辭富居貧潨瀉丁夜芳緘番貨鳳凰窗否鬲幹封拱動狗官官稅寒乏魂消膽喪幾頓錦步障燼骨勁升卡癶拉脫維亞罹诟離經斷句瞵盼輪豳滿腹狐疑沒精打采棉花瘡披毛索黶諐諐惬然绮羅筵入室昇堂勝期適身鼠雀之輩巳牌送使天地誅戮通顯亡藝聞風喪膽無度無鹽女下筆有神憲府廂公鄉壯崄絕枭令夏耘脅肩絫足翕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