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夜的意思、丁夜的詳細解釋
丁夜的解釋
四更時,即淩晨一時至三時。《新唐書·天文志二》:“﹝ 太和 ﹞九年六月丁酉,自昏至丁夜,流星二十餘,縱橫出沒,多近天漢。”《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 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為甲夜,二更為乙夜,三更為丙夜,四更為丁夜,五更為戊夜。” 清 王晫 《今世說·文學》:“﹝ 包飲和 ﹞每丁夜渡江。”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夜的解釋 夜 è 天黑的時間,與“日”或“晝”相對:夜晚。日日夜夜。夜闌(夜将盡時)。夜盲。夜幕。夜宵。夜話。夜襲。夜行(妌 )。夜戰。 日晝 筆畫數:; 部首:夕;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丁夜”是古代對夜間時段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四更時段,對應現代時間的淩晨1點至3點。古代将夜晚分為五更:
- 一更(甲夜):19:00-21:00
- 二更(乙夜):21:00-23:00
- 三更(丙夜):23:00-1:00
- 四更(丁夜):1:00-3:00
- 五更(戊夜):3:00-5:00
二、文獻依據
- 《新唐書·天文志》記載“自昏至丁夜,流星二十餘”,描述深夜天象。
-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明确認五更劃分規則。
三、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籍或曆史文獻,如清代王晫《今世說》中“每丁夜渡江”,描述深夜渡江行為。
四、注意
個别資料誤将丁夜解釋為“晚上九點到十一點”(對應二更乙夜),此為錯誤說法,應以權威史料記載的四更時段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夜(dīngyè)一詞的意思是指午夜時分。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十”字旁,右邊是“夕”字。根據筆畫查詢,丁夜共有10畫。
《丁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文獻《左傳·僖公十二年》:“子入于丁宮,從者曰夜已甚。”從此,丁夜被用來表示午夜時分。
在繁體字中,“丁夜”仍然保留相同的字形,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現代的獨立寫法,因此在古籍中出現的“丁夜”一詞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漢字相似。
以下是丁夜的例句:“我常常在丁夜熬夜寫作。”
與丁夜相關的組詞有:丁夜熬油、丁夜趕路、丁夜不寐等。
丁夜的近義詞有:半夜、午夜。
丁夜的反義詞是:晨間、早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