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封的意思、幹封的詳細解釋
幹封的解釋
曬幹新築的祭壇。封,封禅時所建的祭壇。後泛指天旱。《史記·孝武本紀》:"夏﹐旱。公孫卿曰:'黃帝時﹐封則天旱﹐幹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幹封乎?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張守節正義:"蘇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幹燥也。'顔師古曰:'三歲不雨﹐暴所封之士令幹。'"《漢書·溝洫志》:"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幹封少雨。"唐鮑溶《聞國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詩:"雲雨由來隨六龍﹐玉泥瑤檢不幹封。"一說﹐祭祀而不立神主謂"幹封"。見《史記·孝武本紀》裴骃集解引如淳說。
詞語分解
- 幹的解釋 幹 (⑧幹??乾) ā 觸犯,冒犯,沖犯:幹擾。幹涉。幹預(亦作“幹與”)。森然幹霄。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幹祿。幹仕。 關連,涉及:幹系。互不相幹。 盾,古代抵禦刀槍的兵器:大動幹戈。 古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網絡擴展解釋
“幹封”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
一、天旱的引申義(主流解釋)
-
原義:指曬幹新築的祭壇(封禅所用)。古代帝王封禅後若遇天旱,祭壇幹燥,故以“幹封”代指幹旱。
- 例證:《史記·孝武本紀》記載“黃帝時,封則天旱,幹封三年”,《漢書·溝洫志》亦有“幹封少雨”的描述。
-
演變:後世逐漸将“幹封”與幹旱直接關聯,成為天旱的代稱。
二、古地名(曆史行政區域)
唐代曾以“幹(乾)封”為縣名:
- 唐高宗封禅泰山後,改博城縣為乾封縣(今山東泰安),後幾經更名。
三、成語引申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勇敢擔當”的成語,認為“幹”表果敢,“封”指職責,源自《左傳·僖公七年》的“幹封之守”。但此說法在古籍中缺乏直接佐證,可能為後起引申義。
“幹封”需根據語境區分:
- 曆史文獻中多指天旱或地名;
- 現代用法中若作為成語,需謹慎考據具體出處。
建議結合《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理解其核心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封(gān fē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用封條封住,使其不易被打開或者更換。根據部首和筆畫來看,組成這個詞的部首是“幹”和“封”,其中“幹”的部首是“幹”字旁,它具有兩畫,“封”的部首是“寸”字旁,它具有三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古代,封建君主給予臣子封號和封地,以示尊貴和權威。為了确保封地不被他人篡奪,君主會對封地做封印處理,使用封條封住。正是這個意象,使得“幹封”一詞成為了現代漢語中的一個詞彙。
關于“幹封”的繁體字寫法和古時候漢字寫法,可以參考“乾封”(gān fēng)。在繁體字中,“乾”和“封”的寫法與簡體字不同,但意義相同。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也有所不同,如今的“封”字寫作“豐”,有時候也會寫作“豐”。
下面是一個例句:這個文件已經被幹封,無法更改。
除了“幹封”外,與之相關的詞彙包括:封印、封存、密封、封閉等。這些詞彙在不同語境下可以替代使用。而與“幹封”相對的詞彙則是“開封”,意為打開或解除封印。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