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封的意思、幹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封的解釋

曬幹新築的祭壇。封,封禅時所建的祭壇。後泛指天旱。《史記·孝武本紀》:"夏﹐旱。公孫卿曰:'黃帝時﹐封則天旱﹐幹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幹封乎?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張守節正義:"蘇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幹燥也。'顔師古曰:'三歲不雨﹐暴所封之士令幹。'"《漢書·溝洫志》:"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幹封少雨。"唐鮑溶《聞國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詩:"雲雨由來隨六龍﹐玉泥瑤檢不幹封。"一說﹐祭祀而不立神主謂"幹封"。見《史記·孝武本紀》裴骃集解引如淳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幹封”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

一、天旱的引申義(主流解釋)

  1. 原義:指曬幹新築的祭壇(封禅所用)。古代帝王封禅後若遇天旱,祭壇幹燥,故以“幹封”代指幹旱。

    • 例證:《史記·孝武本紀》記載“黃帝時,封則天旱,幹封三年”,《漢書·溝洫志》亦有“幹封少雨”的描述。
  2. 演變:後世逐漸将“幹封”與幹旱直接關聯,成為天旱的代稱。


二、古地名(曆史行政區域)

唐代曾以“幹(乾)封”為縣名:


三、成語引申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勇敢擔當”的成語,認為“幹”表果敢,“封”指職責,源自《左傳·僖公七年》的“幹封之守”。但此說法在古籍中缺乏直接佐證,可能為後起引申義。


“幹封”需根據語境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封(gān fē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用封條封住,使其不易被打開或者更換。根據部首和筆畫來看,組成這個詞的部首是“幹”和“封”,其中“幹”的部首是“幹”字旁,它具有兩畫,“封”的部首是“寸”字旁,它具有三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古代,封建君主給予臣子封號和封地,以示尊貴和權威。為了确保封地不被他人篡奪,君主會對封地做封印處理,使用封條封住。正是這個意象,使得“幹封”一詞成為了現代漢語中的一個詞彙。 關于“幹封”的繁體字寫法和古時候漢字寫法,可以參考“乾封”(gān fēng)。在繁體字中,“乾”和“封”的寫法與簡體字不同,但意義相同。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也有所不同,如今的“封”字寫作“豐”,有時候也會寫作“豐”。 下面是一個例句:這個文件已經被幹封,無法更改。 除了“幹封”外,與之相關的詞彙包括:封印、封存、密封、封閉等。這些詞彙在不同語境下可以替代使用。而與“幹封”相對的詞彙則是“開封”,意為打開或解除封印。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