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簿的意思、校簿的詳細解釋
校簿的解釋
審閱文簿。《晉書·劉頌傳》:“歲終,臺閣課功校簿而已。”
詞語分解
- 校的解釋 校 à 學堂,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校園。校長。 軍銜的一級,在“将”之下,“尉”之上。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校尉(統帶一校的軍官)。 校 à 比較:校場。 查對、訂正:校勘。校訂。校對。 筆畫數:;
- 簿的解釋 簿 ù 本子,冊籍:簿冊。簿記。簿籍。簿錄。 古代稱公文、案卷:對簿公堂。 古代的儀仗侍從:簿伍。鹵簿(古代帝王、後妃、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ó 古同“
網絡擴展解釋
“校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審閱文簿”,即對文書、檔案或冊籍進行核查、校對。
- 出處:最早見于《晉書·劉頌傳》:“歲終,台閣課功校簿而已”(意為年終時,官府考核功績并審查文書)。
2.字義分解
- 校(xiào/jiào):
- 讀作“xiào”時,指學校或軍銜(校官)。
- 讀作“jiào”時,表示查對、訂正或較量。
- 簿(bù):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官府的年終考核流程,強調對公文的嚴謹審核。
-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讨論。
4.補充說明
-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将其擴展為廣義的“校對文稿”,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漢典等古籍工具書(來源:、4、7)。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校簿的意思
校簿是一個指代“校正、校對書籍、文件”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校簿的部首是木字旁(木)和皮字旁(皮),它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校簿”一詞來源于古代的文獻和文化背景。在古代,校簿是指用來管理學生課本和記錄考試成績的冊子或帳簿。
繁體
在繁體字中,校簿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校簿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簿”字的上面有一橫,像是橫折過一樣,而不是現代的四豎橫。
例句
1. 我需要一本校簿來核對雜志的内容。
2. 請小明把校簿交給老師,讓老師記錄考試成績。
組詞
1. 校正:指糾正錯誤或調整以達到正确、準确的目的。
2. 校對:指檢查與校對文字、資料、影像等的準确性、規範性。
3. 校訂:指校對修訂書籍、文件等,使其準确無誤。
近義詞
1. 校對:校對與校簿都指糾正或檢查書籍、文件的準确性。
2. 校正:校正與校簿都指糾正錯誤或調整以實現正确、準确的目的。
反義詞
1. 錯簿:指紀錄中記錄錯誤或不準确的冊子或帳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