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儀的意思、無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儀的解釋

沒有威儀。《詩·小雅·斯幹》:“乃生女子……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毛 傳:“婦人質無威儀也。”一說,沒有專善。 鄭玄 箋:“儀,善也。婦人無所專於家事,有非,非婦人也;有善,亦非婦人也,惟議酒食爾,無遺父母之憂。” 朱熹 集傳:“儀,善……蓋女子以順為正,無非足矣,有善則亦非吉祥可願之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儀”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詳細闡述,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無儀”指缺乏禮儀規範或威儀,形容人的舉止粗魯、不符合禮節要求。其中“儀”指代禮儀、規範或威儀()。

二、出處與演變

  1. 《詩經·小雅·斯幹》記載:“乃生女子……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

    • 毛傳注解為“婦人質無威儀”,強調古代對女子謙卑順從的要求()。
    • 朱熹在《詩集傳》中提出“儀”可解為“善”,認為女子隻需做好分内之事(如操持飲食),無需追求其他才能()。
  2. 詞義擴展:後世逐漸從“無威儀”引申為泛指行為失禮或缺乏教養,應用範圍擴大至男女()。

三、例句與用法

四、相關詞語

總結來看,“無儀”既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禮儀規範的重視,也體現了詞義從性别限定到普遍適用的演變過程。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詩經》及曆代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儀》的意思

《無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沒有規矩、沒有儀式。在社交禮儀方面,表示缺乏規範、不守規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儀》的部首是“無”字旁,拆分後為左右結構。

無:丨一一

儀:亻|(㫃)+義

來源

《無儀》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較為常見的引用出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托塔天王的人連累了幾個女人,失去了女人們的信任,被排擠出了圈子。因為他沒有修為,不懂得正式儀式,所以被認為是“無儀”,沒有規矩。

繁體

《無儀》在繁體中書寫為「無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無是一個象形字,形狀似一個倒立的人,表示身體彎曲、無力的樣子。儀則是一個人站着,兩手高舉的形态,表示莊重、禮儀。

例句

他在社交場合上從不守規矩、沒有儀式感,真是個無儀的人。

組詞

無禮、無端、無知、無序、無畏

近義詞

不守規矩、不拘束、不規行矩步、橫沖直撞

反義詞

有儀、有禮、守規矩、合乎規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