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行仙的意思、地行仙的詳細解釋
地行仙的解釋
(1).原為佛典中所記的一種長壽的神仙。《楞嚴經》卷八:“人不及處有十種仙: 阿難 ,彼諸衆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阿難 ,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别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絶於人境。”後因以喻高壽或隱逸閑適的人。 宋 蘇轼 《樂全先生生日以鐵拄杖為壽》詩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壽南澗》詞:“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明 唐寅 《題自畫守耕圖》詩:“昨日三山降除日, 長沮 同拜地行仙。”
(2).比喻遠行的人。 宋 文天祥 《懷則堂實堂》詩:“中夜想應發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詞語分解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網絡擴展解釋
“地行仙”是一個源自佛教典籍的詞彙,後逐漸演變為文學中的典故與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起源與宗教背景
“地行仙”最早出自佛經《楞嚴經》卷八,指十種長壽神仙之一。這類仙人通過服食丹藥、修煉身心,雖未成佛但能壽達千萬歲,常居于深山或海島等遠離塵世之地。佛經中提到的代表人物是釋迦牟尼的弟子阿難,因其修行方式得名“地行仙”。
二、基本含義
- 本義:指佛典中記載的長壽神仙,特指通過特殊修行獲得長壽者。
- 引申義:
- 高壽或隱逸之人:如宋代蘇轼《樂全先生生日以鐵拄杖為壽》中“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以“地行仙”贊人長壽且超然物外。
- 遠行者:如文天祥《懷則堂實堂》中“故人南北地行仙”,比喻漂泊遠行的人。
三、成語化演變
作為成語時,“地行仙”強調“平凡中蘊含超凡”,形容雖身處世俗卻具備非凡能力或智慧的人。例如辛棄疾《水調歌頭·壽南澗》中“公是地行仙”,既暗含對友人長壽的祝願,也贊其隱逸風骨。
四、文學與文化意義
該詞在詩詞中常被用作典故,既體現佛道思想對文人創作的影響,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對長壽、隱逸生活的向往。其雙重比喻義(長壽隱士/遠行之人)在不同語境中靈活切換,成為漢語中獨特的文化符號。
注:如需了解更詳盡的佛經原文或詩詞出處,可查閱《楞嚴經》、蘇轼及文天祥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行仙(dì xíng xiān)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地行仙指的是能夠在地上行走的仙人。它是由“地”、“行”和“仙”三個字組成的,每個字都有着特定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地”是指大地、土地。它的拆分部首是“土”,它的筆畫數為4。
- “行”是指行走、移動。它的拆分部首是“彳”,它的筆畫數為6。
- “仙”是指仙人、神仙。它的拆分部首是“人”,它的筆畫數為4。
來源:
地行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傳說和道教文化。
繁體:
地行仙的繁體寫法為「地行仙」,與簡體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地行仙的漢字寫法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現已難以考究。
例句:
- 地行仙在山林間留下了一串腳印。
- 傳說中的地行仙能夠與人類共處,傳授人們道法。
組詞:
- 地府仙:指可以在地府活動的仙人。
- 地上仙:指在凡間行走的仙人。
近義詞:
- 地府仙、地府人、山仙、山人
反義詞:
- 天仙、天人、空中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