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絲與麻。《左傳·成公九年》:“《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管子·輕重丁》:“大秋,甲兵求繕,弓弩求弦,謹絲麻之謝,物且為之舉。”
(2).用以比喻頭緒紛繁。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遊士聚散》:“嗚呼時事如絲麻,食肉者口徒咿哇,鬼蜮空含射影沙。”
(3).治絲績麻。舊指女工之事。《禮記·昏義》:“以成絲麻布帛之事,以審守委積蓋藏。” 明 宋濂 《故胡母歐陽夫人墓志銘》:“詩禮絲麻,如承平時,夫人之力居多。”
“絲麻”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釋,以下為綜合分析:
基本含義
指絲與麻兩種天然材料的合稱。古代常将二者并提,如《左傳》載“雖有絲麻,無棄菅蒯”,說明絲麻作為紡織原料的重要性。絲(蠶絲)細膩柔滑,麻(如苎麻、亞麻)堅韌透氣,均為傳統服飾的重要材料。
比喻意義
引申為頭緒紛繁、複雜難理的狀态。例如宋代周密用“時事如絲麻”形容錯綜複雜的社會局面,類似現代漢語中“千頭萬緒”的用法。
曆史文獻中的例證
現代應用
現代紡織業中,絲麻面料指真絲與麻纖維混紡的材質,兼具絲的柔滑光澤與麻的透氣挺括,多用于高端服飾或文藝風格設計,如襯衫、連衣裙等。
例句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紡織工藝或現代面料特性,可查閱相關文獻或紡織專業資料。
《絲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細而柔軟的絲織品,比喻事物之間微小而絲細的聯繫。
《絲麻》的部首是“纟”(紅絲),總共由11畫組成。
《絲麻》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絲麻》這篇古代文學作品中,并漸漸成為了一個描述細小、微弱的特性的比喻詞語。
《絲麻》的繁體字為「絲麻」。
在古時候,人們将《絲麻》寫作「絲麻」或者「絲縻」。
1. 她的話語如同《絲麻》般柔軟,将我心底的秘密揭示了出來。
2.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其中的答案卻隱藏在《絲麻》之間。
絲綢、麻布、絲繩、麻繩、絲線、麻紡、絲錦、麻袋、絲織、麻紙
細膩、微妙、纖細、微弱、繁瑣
粗糙、粗大、明顯、顯眼、簡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