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亨的意思、困亨的詳細解釋
困亨的解釋
謂困窘至極則轉向通達。《易·困》“《困》,亨” 唐 孔穎達 疏:“君子處困而不失其自通之道,故曰困亨也。” 宋 範仲淹 《易義》:“極然後反,其困必亨,故曰困亨。”
詞語分解
- 困的解釋 困 (④⑤睏) ù 陷在艱難痛苦或無法擺脫的環境中:困厄(處境困苦危險)。困處(?)。困居。困擾。困境。困窘。困知勉行。困獸猶鬥。 窮苦、艱難:困苦。困難。 包圍:困守。圍困。 疲乏:困乏。困倦。困頓
- 亨的解釋 亨 ē 通達,順利:亨通。亨運(舊時指命運亨通太平盛世)。亨衢(四通八達的大道)。大亨(廣有勢力的官商或流氓)。 姓。 亨 ē 古同“烹”,煮。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困亨是源自《周易》的複合詞,由“困”與“亨”兩個單字構成,需結合其哲學語境理解:
一、單字釋義
- 困(kùn)
《說文解字》釋為“故廬也”,本義指廢棄的房屋,引申為艱難、窘迫、受制的狀态。《廣雅》注:“困,窮也”,強調處境艱險或才智困頓,如《論語》“困而學之”即指逆境中求學。
- 亨(hēng)
《爾雅》釋為“通也”,表通達、順利。《周易》中“元亨利貞”的“亨”象征事物發展的暢達階段,如《乾卦》“亨者,嘉之會也”。
二、哲學内涵(《周易·困卦》)
“困亨”出自《周易》第四十七卦《困》的卦辭:“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 辯證關系:卦象為澤無水(兌上坎下),象征陷入困境。但卦辭直言“亨”,揭示困境中蘊含轉機的哲理,即物極必反、窮則思變。
- 行為準則:強調守正(“貞”)與德行(“大人吉”),主張在逆境中保持剛毅中正,終得亨通。如王弼注:“困必通也,處困而不能自通者,小人也”。
三、文化引申
後世将“困亨”提煉為逆境哲學的核心概念:
- 個人修養:如《論語》“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倡導困境中堅守節操。
- 處世智慧:蘇轼《留侯論》“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即暗合“困亨”之思,主張以靜制動化解危機。
參考文獻
- 《周易·困卦》卦辭及象傳(傳世文獻)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校訂本)
- 王弼《周易注》(《十三經注疏》本)
- 朱熹《周易本義》(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網絡擴展解釋
“困亨”是一個源自《易經》的哲學概念,其含義與人生境遇的轉化密切相關。以下從多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意為困窘到極點後轉向通達,強調物極必反的辯證關系。該詞由“困”(困境)和“亨”(通達)組成,體現逆境與順境的轉化規律。
二、核心出處
- 《周易·困卦》:卦辭“困,亨”點明核心思想,唐孔穎達疏注:“君子處困而不失其自通之道”,主張在困境中保持積極心态。
- 範仲淹《易義》:“極然後反,其困必亨”進一步闡釋矛盾轉化的必然性。
三、哲學内涵
- 辯證思維:體現中國哲學“否極泰來”的辯證觀,如《易經》中陰陽轉化的思想。
- 實踐智慧:強調人在困境中需主動尋求突破,而非被動等待,暗含“窮則變,變則通”的行動哲學。
四、應用場景
- 文學批評:王國維曾用此概念分析中國戲曲小說的“大團圓”模式,指故事往往從困境開始(困),最終走向圓滿結局(亨)。
- 成語用法:部分文獻将其作為成語,引申為在困境中獲得幫助或轉機的際遇。
拓展思考
該詞與西方哲學中的“危機辯證法”(如黑格爾辯證法)存在跨文化共鳴,但更強調自然規律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性。
别人正在浏覽...
安頓案犯遨戲白璧青蠅寶舟北京大學逞豔摛筆瘁攝蹈和典核雕薄釣徒琱斲讟謗風律釭燭黃梁美夢護練虎書矯辯界碑浄境菊道人隽輔跨海老氣橫秋棱磳貍變流民圖留聲機吏員髦隽囊首年分碾磙子袍帶平方根戕忍潛光隱德輕死重氣乞萬真雀小髒全壤壤入井沈江侍婢受塊瘦棱棱四畿私術糖蟹逖聽遠聞頭陀碑晚堂五例五嶽丈人賢好笑鬨霞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