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無妄之災 ”。
《易·無妄》:“六三,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謂行人得牛,而邑人受誣遭災。後稱平白無故受害為“無妄之災”。 漢 王充 《論衡·明雩》:“無妄之災,百民不知,必歸於主。”《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 夏主簿 遭此無妄之災,沒頭沒腦的被貪贜州官收在監裡。”亦作“ 無妄之災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序》:“未名社一向設在 北京 ,也是一個實地勞作,不尚叫嚣的小團體,但還是遭些無妄之災。”
指意外的災禍。《易·無妄》:“六三,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唐 李商隱 《為賀拔員外上李相公啟》:“竟非無妄之災,莫見有瘳之候。”
“無妄之災”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相關信息:
1. 基本釋義 指平白無故、意想不到地遭受災禍或損害。含貶義,強調災禍的意外性和無辜性,如“行人牽走他人拴在路邊的牛,導緻村民被懷疑”的典故。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周易·無妄》:“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原指因他人行為牽連而蒙受不白之冤,後泛指意外災禍。
3. 用法與結構
4. 應用示例
5. 擴展說明 部分學者指出,曆代對《周易》中“無妄”的解讀存在争議,認為其本義可能更複雜,但成語的現代含義已固定為“無辜受害”。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周易》或權威成語詞典。
《無妄之災》是一個成語,意為遭受無緣無故的災禍或不幸。這個成語形容人遇到了不應有的災難或不幸,與其自身行為或原因無關。
《無妄之災》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無(無為部首,有四畫)+ 妄(女兒部首,有七畫)+ 之(一刀部首,有三畫)+ 災(火部首,有七畫)。
《無妄之災》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國的宗教信仰和哲學思想。在道家思想中,有一種觀念認為宇宙間存在着一種神秘而難以理解的力量,人類在這種力量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可能是這種力量的意志,因而被稱為“無妄之災”。
《無妄之災》(繁體字)
在古時候,漢字寫作「無妄之災」。
1. 他突然生病,真是無妄之災。
2. 昨天的地震是無妄之災,沒有人預料到。
3. 這場車禍對他來說是個無妄之災,他完全沒有做錯任何事。
無妄自尊、無妄取巧、無妄之憂、無妄自菲、無妄言、無妄之想
莫須有之災、不明不白之災、莫名其妙的災難
有因有果、有賴有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