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隘險阻。 宋 範仲淹 《奏上時務書》:“今自京至邊,并無關嶮。”
“關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分析如下:
關嶮(guān xiǎn)指關隘險阻,即險要的關口或地理障礙。該詞多用于描述軍事防禦或地形險要之處,常見于曆史文獻中。
“關嶮”屬于複合詞,類似結構的詞還有:
注意:以上解釋主要基于網絡搜索結果,部分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或權威文獻以确認細節。
關嶮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獨特的意義和特點。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關嶮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山并右邊是關。它總共有16個筆畫。
關嶮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中國。它是一個古代地名的名稱,特指山峰與峽谷之間的關隘。根據繁體字的寫法,它是「關嶮」。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關嶮在古時候的寫法是「關巇」或「關嶉」。雖然形态不同于現代的寫法,但具有相同的意義。
以下是幾個使用關嶮的例句:
1. 他們終于到達了關嶮,準備穿越山峰進入深山之中。
2. 這條路經過一片險峻的關嶮,需要小心行駛。
3. 驿站位于關嶮之間,成為商旅們的重要休憩點。
一些由關嶮組成的詞語:
1. 關嶮深處
2. 關嶮口
3. 經過關嶮
與關嶮意義相近的詞語:
1. 峽谷
2. 台地
3. 山口
與關嶮意義相反的詞語:
1. 平原
2. 大陸
3. 平緩的地勢
以上就是關于關嶮這個詞的意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