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qual;same]∶同等
人之力有強弱不同科也。——《論語》朱熹注
(2) [winners of the same imperial examination]∶科舉時代稱同屆考試中的人
同科狀元
(1).猶同等。《論語·八佾》:“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為力,力役之事,亦有上中下,設三科焉,故曰不同科。” 朱熹 集注:“蓋以人之力有強弱不同等也。”《魏書·食貨志》:“賦稅齊等,無輕重之殊;力役同科,無衆寡之别。”《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唐 李玫 《纂異記》:“帝曰:‘ 孔 聖人也,朕知久矣。 孟 是何人?得與 孔 同科而語。’”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至于社會上之待遇,則不特不能與 日本 兵士同科,且適成反比例。”
(2).同一種類。 唐 元稹 《有鳥》詩之四:“鶻緣暖足憐不喫,鷂為同科曾共遊。”
(3).同罰;同等判處。 南朝 陳 徐陵 《與王僧辯書》:“孤子三危是擯,四罪同科。”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問拟》:“今因其捕而敢拒之,是無畏之心矣,雖欲不與強同科,得乎?”
(4).科舉時代稱同榜考中。 宋 王安石 《酬沖卿見别》詩:“同官同齒復同科,朋友婚姻分最多。”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葛蒼公傳》:“初, 湻燿 避兵 石岡 ,有同科孝廉 丹陽 葛麟 ,與二力士至。”
(5).指同榜考中者。《儒林外史》第二回回目:“ 王孝廉 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 暮年登上第。”
“同科”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同等、同一等級
指事物或人處于相同等級或标準。例如《論語·八佾》中“為力不同科”,朱熹注“人之力有強弱不同科也”,強調能力差異導緻等級不同。
同一種類
表示事物屬于同一類别。如唐代元稹《有鳥》詩中的“鷂為同科曾共遊”,描述鳥類同屬一類。
同罰或同等判處
指對罪行采取相同的處罰标準。南朝陳徐陵《與王僧辯書》提到“四罪同科”,即四類罪行被同等量刑。
科舉制度相關
“同科”的核心含義圍繞“同等性”展開,既可用于抽象概念(如等級、種類),也可特指古代科舉制度。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指向。
同科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同和科。
同字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6。
科字的部首是禾,總筆畫數為9。
同科的來源比較明确,同科在古代指同屬于一個學科、同一個門類的事物。在現代語境中,同科經常用來形容兩個或多個學科相關聯或類似。
同科的繁體字為「同科」,字形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同科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用「同科」這兩個字來表示。
1. 這兩個學科在同科中共享了許多相同的知識和方法。
2. 這兩個人所學的東西相似,可以說是同科中的佼佼者。
同科可以組成其他相關詞語,如同科生、同科研究、同科評審等。
與同科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同分異類、相同學科、同類性質、類同對象等。
與同科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異科、不同學科、異類性質、不同對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