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謝的意思、索謝的詳細解釋
索謝的解釋
索取謝禮。《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賊道今日鬼混,哄了些酒肉吃了,明日少不得還要索謝。”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革陋規》:“鄉飲索謝,則刮行戶之臭錢,實為恥辱。”
詞語分解
- 索的解釋 索 ǒ 大繩子或大鍊子:索子。索道。鋼索。絞索。線索。 搜尋,尋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還。索求。索取。勒索。 盡,毫無:索然無味。 單獨:離群索居。 姓。 筆畫數:; 部首:糸;
- 謝的解釋 謝 (謝) è 對别人的幫助或贈與表示感激:謝謝。謝儀。謝忱(謝意)。謝恩。謝意。面謝。緻謝。感謝。 認錯,道歉:謝過。謝罪。 推辭:謝絕。閉門謝客。 凋落,衰退:謝頂。謝世(去世)。凋謝。新陳代謝。
專業解析
“索謝”的漢語詞典釋義
索謝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索”(索取)和“謝”(謝禮、酬謝)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主動索取報酬或謝禮。該詞多含貶義,暗指行為帶有功利性,缺乏禮節上的謙遜或真誠。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詞源
- 索
- 本義為“搜尋、求取”,引申為“索取、要求”。
- 例:《說文解字》釋“索”為“草有莖葉可作繩索”,後衍生為“求取”之意(來源:《漢語大字典》)。
- 謝
- 指“感謝、酬謝”,古義中亦含“拒絕”之意,但此處取“酬報”義。
- 例:《玉篇》注:“謝,辭也,去也,酬也”(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合成詞“索謝” 即強調“主動要求對方給予酬勞”,隱含對行為失禮的批判。
二、現代用法與語境
- 典型場景
- 用于描述幫助他人後,未待對方主動緻謝便直接索要報酬的行為。
- 例:“他為人幫忙必索謝,漸失人心。”(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 情感色彩
- 貶義居多:暗含計較得失、缺乏風度的意味,與傳統文化中“施恩不圖報”的價值觀相悖。
- 中性用法極少,偶見于描述商業合作中的明确報酬協商。
三、相關辨析
- 近義詞:
- 讨謝:更口語化,強調“讨要”動作。
- 求酬:側重目的性,但使用頻率較低。
- 反義詞:
四、權威辭書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索謝:索取謝禮。多含貶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索謝:主動要求别人給予酬謝。”
五、使用示例
他雖有能力,但因凡事索謝,反遭衆人疏遠。
“索謝”是一個具有批判色彩的動詞,指代主動索要報酬的行為,需注意其貶義語境。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書面語或特定批評場景中。
網絡擴展解釋
“索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主動索取感謝或回報,通常帶有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由“索”(索取)和“謝”(感謝、謝禮)組合而成,字面意為“索取感謝”。
- 實際含義:指通過某種行為或借口主動要求他人給予謝禮或回報,常見于批評他人為私利而索取的行為。
2.使用場景
- 貶義語境:多用于指責他人功利性行為,例如官員索取賄賂、道士騙取財物等。如《警世通言》中道士以驅鬼為由索要酒肉,次日繼續“索謝”。
- 曆史文獻:清代《福惠全書》提到“鄉飲索謝”現象,揭露了借公共事務斂財的陋習。
3.延伸辨析
- 與“答謝”區别:“答謝”是受助者主動表達感激,而“索謝”是施助者主動索取,動機不純。
- 文化背景:該詞反映了傳統社會中人際交往的功利性一面,常見于古典小說和批判性文本。
4.例句參考
- 古籍例:“那賊道今日鬼混,哄了些酒肉吃了,明日少不得還要索謝。”(《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索謝”強調主動索取回報的負面行為,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批判性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警世通言》《福惠全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守己卑瑣不好惹采斲倡酬超世絶俗斥諱鉏墾墊高雕卵疊棊剁搭泛敗繁征博引恭士狗豬不食其餘灌溉渠鴻鴈慧雲護腳渾如湖田剪夷吉笄景邁驚悉金蓮花盡善盡美金螢就此老家裡籍流離颠疐籠絃律曆梅骨蒙尨面從魔障内涵意義偶合乾脆潛蛟困鳳嫶冥榷論榮辱戎事倥偬撒唚詩草述贊逃瘧桃色團蒲推介頽怨亡匿王族無火無匮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