賂謝的意思、賂謝的詳細解釋
賂謝的解釋
酬謝、賄贈的財物。《宋史·方技傳下·王老志》:“ 王老志 , 濮州 臨泉 人。事親以孝聞。為轉運小吏,不受賂謝。” 宋 洪邁 《容齋四筆·科舉之弊不可革》:“代筆有禁也,禁之愈急,則代之者獲賂謝愈多。”
詞語分解
- 賂的解釋 賂 (賂) ù 贈送的財物,亦泛指財物:賂之甚厚。“貨賂将甚厚”。 用財物買通公職人員:賄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謝的解釋 謝 (謝) è 對别人的幫助或贈與表示感激:謝謝。謝儀。謝忱(謝意)。謝恩。謝意。面謝。緻謝。感謝。 認錯,道歉:謝過。謝罪。 推辭:謝絕。閉門謝客。 凋落,衰退:謝頂。謝世(去世)。凋謝。新陳代謝。
專業解析
"賂謝"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如下:
賂謝 (lù xiè)
指以財物贈送他人作為酬謝或賄賂的行為。該詞包含兩層含義:
- 酬謝饋贈:指為表達感謝而贈送財物,屬中性或正面行為。
例:古時門客助主人成事後,常受其賂謝。
- 暗中行賄:指為不正當目的(如請托、買通)而秘密贈送財物,含貶義。
例:官吏收受請托者之賂謝,則為貪腐。
語源與結構解析
- "賂":本義指贈送財物。《說文解字》:"賂,遺也。" 引申為賄賂(如《左傳》:"賄賂公行")。
- "謝":本義為辭别、道歉,後衍生出"感謝""酬謝"之意(如《史記》:"哙拜謝,起,立而飲之")。
- 複合義:二字組合強調"以財物實現酬謝或賄賂目的",凸顯物質回報性質。
權威文獻佐證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明确收錄"賂謝"詞條,釋義為"贈送財物以酬謝"或"行賄",印證其雙重語義。
- 《辭源》(修訂本):指出"賂"含"贈送財物"義,"謝"含"報答"義,複合詞常見于明清小說中的官場描寫。
- 王力《古漢語字典》:在"賂"字條目下引例證,說明"賂謝"屬動賓結構複合詞,行為對象多為權勢者。
使用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幾近消亡,僅存于曆史文本或仿古語境。需依據上下文判斷屬"正當酬謝"抑或"非法賄賂",避免歧義。
參考文獻來源(基于權威辭書實體版本,無有效數字資源鍊接時暫不提供)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2015.
- 王力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五版). 商務印書館, 2023.
網絡擴展解釋
“賂謝”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ù xiè,其核心含義指酬謝或賄贈的財物,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理解:
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
指通過財物表達謝意或進行賄賂的行為。其中:
- “賂”:既有“贈送財物”的本義(如《史記》“厚币委質事楚”),也引申為“用財物買通他人”的負面含義(如賄賂)。
- “謝”:本義為感謝,但在此詞中更偏向“贈予”或“以財物回應”的語境。
-
曆史用例
- 《宋史·方技傳下·王老志》記載官員“不受賂謝”,強調廉潔拒賄。
- 宋代洪邁《容齋四筆》提到科舉代筆現象中“代之者獲賂謝愈多”,揭露利益交易。
使用場景與辨析
- 中性語境:可單純表示酬謝(如古代禮贈)。
- 負面語境:多指賄賂行為(如“禁之愈急,賂謝愈多”暗指權錢交易)。
- 現代適用性:當代較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歧義。
補充說明
- 近義詞:賄賂、贈謝、酬禮(需根據語境選擇)。
- 反義詞:清廉、拒賄、辭謝。
若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延伸用法,可參考《宋史》或《容齋隨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邦桢半數參校春潮粗詞大陸冰川大掃除電至谔谔以昌二豎藩後俸資腐木廣澤王官宦閨英闱秀罕物哄誘漶漫江郎見聞階砌緝績踑踞盡都經史百子竟尉襟子久歸道山鈞牌鐐铫卯困媒人扪涉明世尼庵排序胖子怕硬欺軟潛神嘿規青梼枘圓鑿方塞北江南讪傲申牒沈光香受法雙桂聯芳死心落地踏沉船撻賤逃飏拓開王土為他人做嫁衣裳無殊五濁惡世飨奠鮮腆礥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