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放印信、文書、弓弩等物的青色皮袋。 唐 李峤 《餞薛大夫護邊》詩:“犀皮擁青橐,象齒飾雕弓。” 南朝 梁 劉孝威 《行還值雨又為清道所駐》詩:“皁騶同隼擊,青橐似鷹揚。”
“青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器物指代
指青色皮革制成的袋子,用于盛放官印、文書、弓弩等物品。唐代李峤《餞薛大夫護邊》詩中“犀皮擁青橐,象齒飾雕弓”即描述此物(見于、2、5)。
借代引申
因青橐常存放官印,故可借代指代“捧持官印的皂隸(衙役)”,如南朝劉孝威詩句“青橐似鷹揚”中暗喻官差。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及“青橐”作為成語,引申為“形容年輕朝氣”。但此解釋未見于古籍文獻,可能是現代誤讀或衍生用法,需謹慎參考。
建議結合具體古籍語境理解該詞,避免脫離曆史背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全唐詩》或南北朝文獻。
《青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意為“青綠色的橐穑(稻草)”。它通常表示秋天成熟的稻谷,呈現出青翠的顔色。
《青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青(靑)和橐(聿),分别表示青綠和稻草。青橐共有12個筆畫。
《青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中國農耕社會。在古代,人們利用稻草進行農田耕作,稻谷成熟時呈現出青綠的顔色,因此形成了這個詞。
《青橐》的繁體字形式為「青橐」。
在古代,「青橐」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金石文中,青橐的寫法可能為「靑篤」或「靚篤」,字形和現代有所差異。
1. 秋天來臨時,稻田裡的青橐映入眼簾,美不勝收。
2. 他穿過稻田,踩着青橐的稻草,發出沙沙的聲音。
青橐并沒有很多常見的組詞,但可以和一些形容秋天、農田和稻谷的詞語組成短語,如青橐秋田、青橐稻浪等。
青橐的近義詞可以是青翠、翠綠、油綠等,都表示同樣的青綠色。
青橐沒有反義詞,但可以與其相對的詞語是枯黃、幹燥等,用于形容稻谷成熟後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