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賢的意思、五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賢的解釋

(1).五位賢臣。指 春秋 晉文公 之臣 狐偃 、 趙衰 、 颠颉 、 魏武子 、 司空季子 。 晉 劉琨 《重贈盧谌》詩:“ 鴻門 賴 留侯 , 重耳 任五賢。”

(2).五位賢臣。指 宋 王十朋 、 馮方 、 胡憲 、 查籥 、 李浩 。《宋史·王十朋傳》:“ 秦檜 久塞言路,至是 十朋 與 馮方 、 胡憲 、 查籥 、 李浩 相繼論事,太學生為《五賢詩》述其事。”

(3).謂五個方面勝于人。《國語·晉語九》:“ 瑤 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射禦足力則賢;伎蓺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彊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 漢 徐幹 《中論·務本》:“昔 路豐 、 舒晉 知其亡也,皆怙其三才,恃其五賢而以不仁之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賢”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具體所指,但其核心含義均指向五位品德高尚、才能出衆的賢人或五種崇高的德行。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和傳統文化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字面本義:

    • 五: 數詞,表示數量為五。
    • 賢: 本義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說文解字》:“賢,多才也。”引申為善良、高尚、勝過、尊重等含義。
    • 組合義: “五賢”即指五位賢德之人或五種賢明的品德/行為。它通常用于指代曆史上或傳說中特定的一組傑出人物,或者儒家思想中推崇的道德範疇。
  2. 主要文化内涵與具體所指:

    • 指五位賢人(常見用法): 這是“五賢”最普遍的含義。曆史上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五賢”組合,用以表彰和紀念當地或曆史上貢獻卓著、品德高尚的五位人物。
      • 著名例子: 如“吳地五賢”或“姑蘇五賢”,常指與蘇州(古稱吳、姑蘇)密切相關的五位曆史賢人,具體人選可能因時代和文獻略有不同,但通常包括:季劄、言偃(子遊)、範仲淹、韓世忠、唐寅(唐伯虎)。他們在政治、文化、軍事、藝術等領域有傑出貢獻,深受後人敬仰。地方常建“五賢祠”祭祀他們。
    • 指五種賢德(儒家思想): 在儒家經典中,“五賢”有時也指五種重要的道德品質或行為規範。
      • 源自《孟子》:《孟子·盡心下》 中提到:“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智之于賢者也,聖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後世學者(如趙岐注、朱熹集注)在闡釋時,有時會将“仁、義、禮、智、聖”這五種德行或境界稱為“五賢”或“五德之目”。這代表了儒家道德修養的最高層次。 (概念源自《孟子》,後世闡釋)
  3. 總結釋義: “五賢”一詞,核心指代由五位賢人組成的特定群體,用以尊崇和紀念其德行功績;在儒家哲學語境下,亦可指仁、義、禮、智、聖這五種崇高的道德範疇或理想人格境界。 其使用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德才兼備的賢者的推崇和對高尚道德的追求。

引用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權威詞典釋義基礎) - 可通過各大線上詞典平台或圖書館查閱。
  2. 《孟子·盡心下》 (儒家“五德”概念的理論源頭) - 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ctext.org/mengzi/jin-xin-xia) 或中華書局等出版的《孟子》注本。
  3. 地方史志文獻(如蘇州府志等) (記載具體“五賢”人物及事迹) - 來源:各地圖書館古籍部或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方志庫等資源。
  4. 儒家經典注疏(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對《孟子》中相關概念的闡釋) - 來源:中華書局等出版的《四書章句集注》。

網絡擴展解釋

“五賢”一詞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春秋晉文公的五位賢臣

指輔佐晉文公重耳成就霸業的五位核心人物:狐偃、趙衰、颠颉、魏武子(魏犨)、司空季子(胥臣)。他們曾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最終助其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二、宋代五位谏官

指南宋時期的王十朋、馮方、胡憲、查籥、李浩。這五人因不畏權貴、直言進谏被太學生稱為“五賢”,《宋史·王十朋傳》記載了相關事迹。

三、五個優于常人的方面

源自《國語·晉語九》,指智瑤(春秋晉國權臣)在五個方面出衆:美鬓長大(儀表)、射禦足力(武藝)、伎藝畢給(才藝)、巧文辯惠(辯才)、強毅果敢(性格),但因缺乏仁德最終失敗。


補充說明

  1. 文學引用:晉代劉琨《重贈盧谌》中“重耳任五賢”即指晉文公典故。
  2. 現代用法:武漢地鐵24號線設有“五賢路站”,屬現代地名延伸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盎然寶策避風港浡起逞奇塵區丑人多作怪出倫慈教村僻帶約大器诋挫短簡風舲恭賀貴習過街樓合厝黑白片兒鴻天濟賴進複竟日郡地客愁口體老公了哥勒掯曆位羅圈揖鹵舄腼然鳴晨謬想鳥使尼房暖暾旁睐憑淩起講棄厭人犯人亡物在宂坌柔馴山塬少年宮省治失悔拭目世襲疏襟速末水損撤危窘畏懼無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