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擦亮眼睛。形容殷切期待或注視。《漢書·張敞傳》:“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 顔師古 注:“言改易視聽,欲急聞見善政化也。”《南史·張融傳》:“出入朝廷,皆拭目驚觀之。” 宋 陸遊 《上殿劄子》:“天下傾耳拭目之時,所當戒者,惟嗜好而已。” 清 恽敬 《贈光祿大夫神道碑銘》:“羣公拭目,翩然南返。”
“拭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拭目”字面意為擦亮眼睛,引申為殷切期待或專注注視的狀态。它常用于表達對某事的關注或對結果的迫切等待。
與“翹首以盼”“密切關注”等詞義相近,但更強調主動觀察的态度。
“拭目”通過擦亮眼睛的動作,生動傳達出期待與關注的雙重含義,既有曆史深度,也在現代語境中廣泛使用。
拭目(shì mù)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擦拭眼睛,也可以用來形容眼睛明亮,看得清,意味着審視、觀察事物,并獲得清晰的認識。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
拭字的部首是手(扌)部,表示與手相關的動作;目字的部首是目(目)部,表示與眼睛相關的動作。拭的筆畫數為8畫,目的筆畫數為5畫。
拭目一詞最早出自《周禮·春官宗伯·烝人禮》:“……小師哭其室中,大師為之拭目。”意思是淚水模糊了眼睛,需要他人為其擦拭來讓眼睛恢複明亮。後來,這個成語引申為用明亮的眼睛觀察和辨明事物的意思。
拭目的繁體字為 拭 目。
在古代,拭字的寫法稍有不同,用的是形聲字“次”(cì),字形中間的部分為手(扌)部,表明與手相關的動作。隨着時代的演變,這個字形逐漸變為現在的“拭”字,但發音仍然保留為“shì”。
1. 他拭目以待,希望能看到一場精彩的比賽。
2. 拭目以待新政策的出台,看看對經濟是否會有積極的影響。
1. 拭目而待:表示等待觀察,期待事情的發展。
2. 另眼相看: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的評價改變。
3. 高瞻遠矚:表示眼光長遠,能看到未來的發展和變化。
4. 遠見卓識:表示眼光敏銳,洞悉事物的真相。
審視、觀察、察看
迷失、閉目、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