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世襲的意思、世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世襲的解釋

[hereditary] 指帝位、爵位、領地等世代承襲

世襲財産

詳細解釋

(1).世代繼承爵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漢 國 參 之後”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 曹參 以功封 平陽侯 ,世襲爵土。”《紅樓夢》第一○七回:“但身系世襲職員,罔知法紀,私埋人命,本應重治,念伊究屬功臣後裔,不忍加罪,亦從寬革去世職。”

(2). 清 制凡爵位世襲都限定世數,其不限次的前加“世襲罔替”字樣,以示區别。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台灣之役》:“因封 大6*紀 為一等 嘉義伯 ,世襲罔替,賜銀一萬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世襲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世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曆史和法律含義,主要描述一種權力、職位或特權的傳遞方式。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學術資料,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帝位、爵位、領地、官職或某些特權等,在家族内部(通常按血緣關系)世代傳承的制度或現象。

核心特征:繼承權基于血緣或家族紐帶,而非個人能力或公共選舉(《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曆史淵源與制度特征

  1. 古代政治制度

    盛行于奴隸制與封建制社會,如中國的"世卿世祿制"(先秦)、歐洲的貴族爵位繼承制。統治者通過血緣關系維持權力壟斷,确保家族統治的連續性(《辭海》(第七版))。

  2. 繼承規則

    通常遵循嫡長子繼承制(正妻所生長子優先),但也存在兄終弟及、指定繼承等變體(《中國曆史大辭典》)。

  3. 法律基礎

    傳統社會中,世襲權常由宗法制度或成文法(如《大明律》《大清律例》)明确規定,形成穩定的社會等級結構(《法學大辭典》)。


三、現代語境中的演變

  1. 政治領域

    在民主國家,世襲制已被選舉制取代。但仍有少數國家保留君主世襲(如英國、日本),其君主多為象征性職位(《政治學通識》)。

  2. 特殊權利保留

    某些文化頭銜(如酋長、土司)或榮譽爵位(如英國貴族)仍允許世襲,但無實際統治權(《世界民族志》)。

  3. 中國現行法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公職不得世襲。例外情況僅見于澳門特别行政區基本法規定的少數世襲職務(《憲法學》(第五版))。


四、語義辨析


權威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夏征農, 陳至立主編.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 鄭天挺等. 《中國曆史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

: 鄒瑜, 顧明總編. 《法學大辭典》.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1.

: 包剛升. 《政治學通識》.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

: 李毅夫等. 《世界民族志》.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8.

: 許崇德主編. 《憲法學》(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 俞鹿年. 《中國官制大辭典》.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2.

網絡擴展解釋

“世襲”指權力、地位、財富等在家族中代代相傳的制度,常見于古代政治和社會體系中。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世襲是一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傳承制度,通常涉及帝位、爵位、封地、官職或財産的家族内繼承。例如,中國古代的皇位和諸侯爵位多由嫡長子繼承。

2.曆史演變

3.主要類型

4.特點與影響

5.現代視角

世襲制在當代已非主流,但仍存在于少數君主制國家(如英國王室)或特定文化傳統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體案例或制度差異,可參考、5、7、10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保闇穆百二山川拜帖匣保師拔趙旗被聲便錢冊勳串通初度大倉道隅大軸得魚忘筌珥環風高伏機負枉給節歸敬跪踏闆恒論璜佩化土角弦繼軌驚才絕豔謹惠開興老皇曆廪籍落韻慢臉夢泡木梆赧顔牛莖批彙窮闾軀老乳牛沈蕩蜃綍神教時晌使佯樞秘順止送客窣堵香鎖管亭塞聽戲退棄仙蝶象罔骁犷箫笳歇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