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腼然的意思、腼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腼然的解釋

(1).面目具備之貌。《國語·越語下》:“餘雖靦然而人面哉,吾猶禽獸也。” 韋昭 注:“靦,面目之貌。” 晉 葛洪 《抱樸子·譏惑》:“人之棄禮,雖猶靦然,而禍敗之階也。”《新唐書·外戚傳·武三思》:“ 三思 痛屈節,為 懷義 禦馬,倡言 昌宗 為 王子晉 後身,引公卿歌詠淫污,靦然如人而不恥也。”

(2).厚顔貌。《宋書·徐湛之傳》:“而靦然視息,忍此餘生,實非苟吝微命,假延漏刻。” 嚴複 《原強》:“即當日之怪謬,苟記載其事而傳之,将皆為千載笑端,而吾民靦然固未嘗以之為愧也。” ********* 《萍蹤寄語》五:“獻媚于帝國主義與軍閥官僚而猶自鳴得意,自己反靦然以為‘負責’的,都是‘學問’號稱淵博的人們。”

(3).慚愧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夫人》:“公子雖異姓,亦三生骨肉也;且至性純篤,故遂靦然相見。” 茅盾 《<子夜>後記》:“我不遑再計工拙,就靦然出版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腼然”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miǎn rán,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三種解釋:

1.面目具備之貌

指外表具備人類的面目特征,但可能暗含與内在不符的諷刺意味。
例句:
《國語·越語下》提到:“餘雖靦然而人面哉,吾猶禽獸也。”,此處用“腼然”形容外表雖有人形,卻暗指内在卑劣如禽獸。


2.厚顔貌

表示厚顔無恥、不知羞恥的狀态,常用于貶義。
例句:
嚴複在《原強》中批評:“吾民靦然固未嘗以之為愧也”;鄒韬奮《萍蹤寄語》亦諷刺某些人“靦然以為‘負責’”,均強調虛僞或不知廉恥的行為。


3.慚愧貌

形容因羞愧而臉紅或内心不安的樣子。
例句: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劉夫人》中寫道:“故遂靦然相見”,表達因羞愧而難以坦然面對;茅盾在《<子夜>後記》中也用“靦然”形容自己的慚愧。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國語》《抱樸子》等古籍及近現代文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腼然》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腼然》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形容人的态度或樣子顯得謙和、和藹可親。

拆分部首和筆畫

《腼然》由“⺼”部和“免”字組成。

其中,“⺼”部是一個偏旁部首,表示與肉相關的意思。它在《腼然》中扮演了聲旁的角色。

“免”是一個漢字,它由9個筆畫組成。

來源

《腼然》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這篇文章中,與“謙遜”或“溫和”的意思相近。

在古代文人雅士之間,以“腼腆”、“腼然”來形容儒者的風度禮儀和言談舉止,是一種褒義詞語。逐漸演變為文學家用來形容人的謙和态度或和善舉止的詞彙。

繁體

《腼然》在繁體字中寫作“靦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每個字都有多種寫法,漢字《腼然》也不例外。

例句

他臉上露出了腼然的微笑。

他的态度腼然和藹。

組詞

謙腼、腼腆、溫腼

近義詞

謙遜、和藹、溫和、溫文爾雅、有禮貌

反義詞

粗魯、傲慢、冷漠、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