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忝的意思、無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忝的解釋

不玷辱;不羞愧。《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 孔 傳:“無辱累祖考之道。”《漢書·韋玄成傳》:“於戲後人,惟肅惟栗。無忝顯祖,以蕃 漢 室。”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爾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無忝我 高祖 、 太宗 之休命。” 明 胡應麟 《詩薮·唐上》:“ 伯禽 二女妻野人,當道欲為易婚,不願,而以厥祖遺言,俾蔔葬青山,以成先志,亦無忝也。” 清 李漁 《奈何天·焚券》:“隻要我行權市義心無忝,怕甚麼矯制開倉蹟可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忝”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是“不辱沒”“不使蒙羞”“無愧于”。它由否定詞“無”和動詞“忝”構成,強調一種行為或狀态沒有玷污、辜負應有的期望或身份。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1. “忝” (tiǎn) 的本義:
    • 羞辱;有愧于。這是“忝”的核心含義。《說文解字》釋為:“辱也。從心天聲。” 段玉裁注:“忝,辱也。…凡雲‘忝’者,謂己本不當得,而辱得之也。”(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中華書局影印本)。
    • 常用作謙辭:表示自己的行為或地位使對方或相關事物蒙受恥辱,如“忝列門牆”(愧在門下)、“忝居其位”(愧居此位)。
  2. “無” (wú) 的含義:
    • 表示否定,相當于“不”“沒有”。
  3. “無忝”的合成義:
    • 将“無”與“忝”結合,即表示“不羞辱”“不使蒙羞”“不辜負”“無愧于”。它表達了一種對自身行為、成就或身份的高度要求,強調沒有玷污所關聯的對象(如祖先、職位、期望等)。

二、引申用法與語境

  1. 表達對期望或責任的承擔:
    • 常用于表示不辜負長輩、祖先、師長的期望或教誨。例如:“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爾乃迪一人,使四方無忝厥祖。”(《尚書·周書·蔡仲之命》)意為希望蔡仲能繼承祖先美德,使四方不辱沒其祖先。(來源:《尚書》,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
    • 強調對職位、名分的盡責。例如:“在位無忝,斯之謂君子。”(意為在位不辱沒其職,這才叫君子)。
  2. 表達對自身成就或德行的肯定:
    • 在陳述成就或德行時,用“無忝”表示問心無愧,經得起檢驗。例如:“幸得備位将相,無忝厥職。”(意為有幸擔任将相,無愧于這個職位)。
    • 常用于自勉或勉勵他人,追求卓越,不辱使命。例如:“爾其勉之,無忝所生。”(你要努力啊,不要辱沒了父母/祖先)。
  3. 固定結構“無忝所生”:
    •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用法,意為“不辱沒父母(的養育之恩)”“不愧為父母的兒子”。《詩經·小雅·小宛》有“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之句,教導人們早起晚睡勤勉做事,不要辱沒了生養你的父母。(來源:《詩經》,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

三、現代理解與使用 雖然“無忝”在現代漢語口語中已不常用,但其精神内核仍體現在文化傳承中:

總結 “無忝”是一個莊重、典雅的文言詞彙,意為“不辱沒”“無愧于”。它強調個體行為與成就應與其身份、所受恩惠(如父母養育、師長教誨、職位要求)相匹配,不應使其蒙羞。其核心在于一種高度的自我期許、責任擔當和對道德完善的追求,常見于勉勵、自省或陳述功德的語境中,尤以“無忝所生”為經典表達。理解“無忝”,有助于把握傳統文化中關于責任、榮譽與個人修養的深層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無忝”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拆解如下:

1. 字義解析

2. 整體含義
指行為或品德未使相關的人、事、名譽蒙羞,強調對自身責任或使命的恪守。例如:

“講求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
意為通過修養德行,不辱沒父母(所生)。

3. 使用場景

4. 近義詞
“無愧”“不辱”等詞與“無忝”含義相近,但“無忝”更具古典色彩,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古文或仿古表述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莊重、自勉的意味。

别人正在浏覽...

跋步床百衲薄暮承用逞嘴遲貨打邊鼓達靈鬥甬短拳都護封泥焚香頂禮分許附疣感應電流公宮鹳崖豪勇涸澤後鄭胡必回放慧聖笳鼓人家廟角躍濈濈驚唬計運俊俠饋給窺圃流灑亂孽鸾軿買路錢貌侵蒙瞍米哈母草弄小女人拜女先偏畸愆堕千奴燃眉上平勢能酸桶歲寒傥恍騰波王録事望洋興歎網墜縣庭衺惡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