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鬥甬的意思、鬥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鬥甬的解釋

鬥和斛。兩種古量器。亦用為量器的統稱。甬,通“ 桶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 鄭玄 注:“甬,今斛也。”《呂氏春秋·仲秋》:“日夜分,則一度量,平權衡,正鈞石,齊鬥甬。” 高誘 注:“鬥、甬,皆量器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鬥甬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量器名稱,具有特定的形制和文化内涵,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本義與形制特征

  1. 量器定義

    鬥甬(也作"鬥斛")是古代計量谷物容積的标準器具。"鬥"為方形量器,"甬"(通"斛")為圓形量器,二者常并稱。據《呂氏春秋·仲秋紀》載:"正鈞石,齊鬥甬",強調其作為度量衡标準的權威性。

  2. 形制規範

    漢代《說文解字》釋:"斛,十鬥也",《漢書·律曆志》明确其進制關系:"十鬥為斛"。考古發現的商鞅方升(現藏上海博物館)與戰國銅斛(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印證其形制标準。

二、文化引申義

  1. 法度象征

    因鬥甬代表國家度量标準,引申為法度、規範的象征。《荀子·儒效》雲:"法則度量正乎官",王先謙注:"鬥斛之量"即指制度公正性。

  2. 公平意象

    古籍常以"鬥甬"喻指社會公平,如《莊子·胠箧》批判"鬥斛之量"被竊取即暗喻社會不公,反映其文化符號意義。

三、曆史文獻佐證

  1. 《禮記·月令》

    "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東漢鄭玄注:"甬,今斛也"),說明其與曆法、農政的關聯性。

  2. 《周禮·考工記》

    記載"栗氏為量",詳細描述青銅量器的鑄造規範,為鬥甬制度的技術源頭。


主要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文獻和詞典解釋,“鬥甬”是古代兩種量器的統稱,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鬥甬”指古代量器中的鬥和甬(通“桶”或“斛”),用于計量糧食等物品。其中: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禮記·月令》記載:“角鬥甬,正權概”,鄭玄注“甬,今斛也”。
  2. 《呂氏春秋·仲秋》提到:“齊鬥甬”,高誘注解為“鬥、甬皆量器”。

三、現代釋義

在古籍中,“鬥甬”泛指量器系統,用于統一度量标準,尤其與“鈞、石、權、概”等計量單位并列出現。現代漢語中該詞已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專業研究。

四、注意事項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甬”解釋為“通道”,屬于字面拆分導緻的誤解,需以《禮記》《呂氏春秋》等經典文獻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白帢青衫抱疹辯據筆詞玻罩不待不可諱策數陳文晨糚尺诏籌幹穿踰除授當家人,惡水缸蹈武調經地網天羅東竄西跳東蒐凡近共料古典主義酣嬉花街柳巷惠麗回應揭舉謹盜金鷄納霜舉觞老瓦練帬黎首流灌柳毅傳書陋俗鑼鼓麥穗兩歧怒火中燒女倡捧腳篇題丕地鍬親重氣勢磅礴悫善乳腐散夥商周收視反聽書寓瑣事湯粥恬如天隨人原蹄囓尪疢寫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