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所住的意思、無所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所住的解釋

佛教語。謂不被任何意念、事物所拘執。《金剛經·妙行無住分》:“菩薩於法應無所住。”《金剛經·莊嚴淨土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宋 王安石 《答蔣穎叔書》:“若知應生無所住心,則但有所著,皆在所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所住”是佛教核心概念,源自《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無所住”指不被任何意念、事物所拘執,即心不滞留于外相或内在觀念。佛教中,“住”表示執着或停留,“無所住”要求修行者超越對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的依附。

二、經典出處 《金剛經》多次提及此概念:

  1. 《妙行無住分》:“菩薩于法應無所住”;
  2. 《莊嚴淨土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三、深層含義

四、實踐意義

示例:
《金剛經》中佛陀以布施為例,說明即使行善也不應執着功德,否則仍是“住相”。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金剛經》原文或佛教禅修理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所住的意思

《無所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固定的居所、住處,形容人不停留、不停固守某一地方或某一思想。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所住》由3個漢字組成,其中:

來源和繁體

《無所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經中的《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中“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即指“無所住”。在繁體字中,拆分部首和筆畫都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無所住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在《金剛經》中所引用的内容中,住字可能會以“佇”或“佈”寫作“住”,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他是個流浪漢,常年無所住。

2. 這個藝術家無所住,總是不斷漂泊去各地尋求靈感。

組詞

無固所住、無所停留、無定住處

近義詞

無常、無恒

反義詞

有所住、有固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