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仁民愛物的意思、仁民愛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仁民愛物的解釋

[to love all people and animals] 愛護百姓,愛惜萬物。形容官吏廉能愛民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仁民愛物"是漢語中承載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成語,其詞源可追溯至《孟子·盡心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經典表述。該成語由兩個動賓結構複合而成:前項"仁民"指以仁德之心對待百姓,後項"愛物"強調将仁愛推及萬物,完整诠釋了儒家"推己及人""萬物一體"的倫理觀。

在語義學層面,"仁"字從"人"從"二",甲骨文字形即體現人際交往的互動關系,《說文解字》釋為"親也",《禮記·中庸》注"仁者人也",說明其本質是人際關系的道德準則。"愛物"之"物"在先秦典籍中既指自然萬物,也包含生産生活資料,《周易·系辭》"備物緻用"之說,可見儒家主張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保持敬畏之心。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成語常用于形容執政者寬厚待民的治理理念,或知識分子關懷社會的責任意識。如《朱子語類》所述"仁民愛物,皆從此出",強調這種道德情懷需建立在對人性深刻認知的基礎上。在生态文明語境下,其内涵更延伸為可持續發展觀,與"天人合一"的傳統智慧形成思想呼應。

網絡擴展解釋

“仁民愛物”是源自儒家經典《孟子·盡心上》的成語,指對人親善仁愛,進而對萬物心懷愛護,體現了儒家“推己及人”的倫理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背景

三、應用與延伸

四、例句參考

  1. 《宋史》中記載官員“仁民愛物,令無迫猝”,形容其施政寬厚。
  2. 劉備以仁民愛物聞名,被視為仁君的典範。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阿戎百兩篇白塔邦家闆藍飽嗝飽食暖衣北邙行閉暗撥什庫不攜材桀策序常春木持蠡沖谧牀頭金盡代拜大開大合丹城丹鴻底梁堕馬伐德法後王貢楛公門桃李裹肚花捐火踏子兼倍煎劑浄碧老兒子靈飈鱗羽洛社密機墨工摸量濃烈蟠蟠陪衛漂白撲肉鉗且漆作驅捉桑根三谏僧伽藍折到聖齑師蹤突壞隤瘁頽塹衛子鹹秦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