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inted] 精深透徹
對形勢的精辟分析
精深透辟。 蕭三 《革命烈士詩抄·緻讀者》:“此外,無數烈士還做到了古人所說的‘立言’,--這就是他們還留下了許多精辟感人的著作。” 何其芳 《朱總司令的話》:“他站了起來,用着很樸素的 中國 老百姓的語言而又很深入很精辟地講了幾句話。”
“精辟”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jīng pì,主要用于形容言辭、觀點或分析具有精深透徹、簡練準确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精辟”強調質量而非長度,通常以簡短的表達傳遞深刻内涵,需基于深入思考或專業知識。例如,學術論文的結論、格言警句等常被形容為“精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詞典或文學評論類資料(如、7、9)。
《精辟》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言辭或觀點非常獨到、深刻、準确,能夠切中要害,給人以啟發和思考的感覺。
《精辟》的偏旁部首是米,總共有12畫。
《精辟》一詞最早見于《易經·系辭傳》:“凡表示動态意義的兩個篇章,名曰‘泰’‘否’;表示靜态意義的兩個篇章,名曰‘同人’‘大有’;表示順境的兩個篇章,名曰‘謙’‘豫’;表示逆境的兩個篇章,名曰‘小過’‘既濟’。此六篇者,皆先言勢也。言:動則大有;不動則否。動靜亦先言勢也。言:行則同人;不行則否。展轉亦先言勢也。言:興則謙,約相與也;靜則豫,義相保也。動者言勢也。言:進則小過;止則隨時,事或可過也。後其事也。言:終則既濟,決在明也。”這裡的“大有、同人、謙、豫、小過、既濟”六個詞,即是《精辟》的來源。
《精辟》的繁體字為「精辟」。
在古時候,漢字“精辟”有一種不同的寫法,即“精避”。避字的上半部分是米字旁,下半部分是辟字旁,而這兩個字旁結合後形成了避。
1. 他的言辭非常精辟,讓我受益匪淺。
2. 這篇文章的觀點非常精辟,讀後讓人深思。
3. 這幅畫筆法精辟,能夠準确地表達作者的意圖。
1. 精華
2. 辟謠
3. 精神
4. 辟邪
5. 精确
1. 準确
2. 獨到
3. 睿智
4. 深刻
5. 徹底
1. 淺顯
2. 平凡
3. 樸實
4. 一般
5. 無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