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蹂踐的意思、蹂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蹂踐的解釋

[trample on;tread upon] 踩踏,踐踏

自蹂踐相殺死者數千。——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詳細解釋

(1).踩踏。《史記·項羽本紀》:“ 王翳 取其頭,餘騎相蹂踐争 項王 ,相殺者數十人。”《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八》“是月丙子,葬於 雍陵 ”注引《五代史補》:“ 莊宗 好獵,每出,未有不蹂踐苗稼。” 戴望舒 《等待》詩:“仿佛是大地的一塊,讓鐵蹄蹂踐。”

(2).侵擾;擾亂。 宋 蘇轼 《答李琮書》:“更番出兵,以蹂踐 乞弟 族帳,使春不得耕,秋不得穫。”《金史·術甲臣嘉傳》:“有詔蹂踐 宋 境上,毋深入。” 明 梁辰魚 《紅線女》第二折:“你看這壁廂那壁廂許多外宅兒好睡哩,待我蹂踐他一番。” 清 方還 《舊邊詩·甯夏》:“膏腴昔日稱蕃庶,蹂踐連年盡草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蹂踐”是一個動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1. 踩踏、踐踏
    指用腳強力踩壓或破壞某物,常用于描述暴力、戰争等場景中對人或物的摧殘。例如:

    • “自蹂踐相殺死者數千”(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楚漢相争時士兵争奪項羽屍首,“餘騎相蹂踐争項王,相殺者數十人”。
  2. 侵擾、擾亂
    引申為對土地、生活等的破壞。例如:

    • 蘇轼《答李琮書》提到“更番出兵,以蹂踐乞弟族帳,使春不得耕,秋不得穫”。

文學與曆史用例


用法注意


“蹂踐”強調通過強力踩踏或侵擾造成破壞,兼具物理與象征意義。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常見于曆史、文學及社會批判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蹂踐》的意思

《蹂踐》是一個動詞詞彙,意為踩踏、踐踏、摧殘、虐待,特指對待弱小無辜者或某一事物進行殘害和侮辱。

拆分部首和筆畫

《蹂踐》由部首[⺍]和部首[⺈]組成,共有16畫。

來源

《蹂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見于《莊子·天運篇》中:“天運曰:‘蹂踐衆生合術也。”意為天地運行的法則,踩踏了衆生。

繁體

《蹂踐》的繁體字為「蹂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與現代漢字相比,《蹂踐》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目前無法确定。

例句

1. 那個暴君蹂踐百姓,使他們流離失所。

2. 這個貧困地區常常被外界蹂踐,缺乏發展的機會。

組詞

蹂踐者、蹂踐虐待、蹂踐傷害、蹂踐羞辱

近義詞

踐踏、虐待、摧殘、侮辱、欺淩

反義詞

保護、尊重、愛護、關懷、呵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